中国传统节日有,1.中秋节,2.春节3. 重阳节4. 清
中国传统节日有,1.中秋节,2.春节3. 重阳节4. 清明节
1、下元节——十月十五
2、【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3、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4、寒衣节——十月初一
5、好的,以下是这些节日的简介:
6、【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7、【——春节】
8、这些节日通常具有特色性,主要由当地文化、历史和民俗元素组成。
9、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10、【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11、这些节日通常是由或者法律机构规定的,是全国性的节日。
12、我国传统节有很多,比如:腊八节,小年夜大年夜,冬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二十四节气等等。
13、【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14、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15、【——七夕】
16、七夕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腊八节,重阳节,清明节
17、中秋节——八月十五
18、以上就是我国的所有的传统节日,每一个都很珍贵。
19、【——端午】
20、【——元宵】
21、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2、冬至节——阳历12月22日前后
23、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除夕、七夕、腊八、中秋节等。其中,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来计算,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而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为寒食节。
24、【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25、七夕节——七月初七
26、四、端午节:五月初五,纪念屈原之苦闷。吃粽子、赏缙云、团圆、赛龙舟、荡秋千、飞毽等。
27、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28、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
29、我国传统节日除了元宵节和中秋节和端午节和重阳节和春节和清明节和乞巧节,主要还有龙抬头、社日、寒食节、中元节、冬至、腊八节、小年、除夕等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0、中华名族是一个有用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传统的节日比比皆是。今天我们来结列举七个传统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1.中秋节,2.春节3. 重阳节4. 清明节
31、端午节——五月初五
32、七夕节: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日,也称为“中国情人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赏星、乞巧、谈恋爱等,以庆祝爱情和婚姻。
3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
34、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日,也称为“龙舟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以纪念屈原和避邪驱瘟。
35、【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36、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登高、赏菊花等。
37、【——重阳】
38、龙抬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日,也称为“春龙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敬龙祭祖、舞龙舞狮、吃龙须面等,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9、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意愿于《易经》。古代民间在该日又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的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0、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108];
41、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42、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43、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44、传统节日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45、阳历4月5日。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重点,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打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游艺性节目。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46、冬至: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二,人们会吃汤圆、补冬等。
47、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其中最热闹最期盼的节日应该是属于春节,因为春节的话代表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然后大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圆。元宵节是属于正月十五,在元宵节的话也会放孔明灯,吃元宵。端午节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而清明节的话主要是扫墓,中秋节主要是吃月饼等。
48、农历五月初五。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说法颇多,流传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习俗。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鬃叶包米代替竹筒。挂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有驱魔除鬼之神效。
49、岁除(除夕)——腊月廿九或三十
50、上巳节——三月初三
51、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起源于我们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52、七月半(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
53、首先是春节,我们最重要的节日。
54、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日,也称为“重九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以纪念先人和祈求健康长寿。
55、【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56、春节——正月初一
57、【——中秋】
58、一、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始于二月初二,历时十五天。风俗上有春花(贴春联、拜年)、送春(年货)、团年饭、灯火等。
59、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60、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中国传统节日有,1.中秋节,2.春节3. 重阳节4. 清明节
6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62、【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63、地方特色节日:除了国家法定节日外,不同的地方还有各自的特色节日和民俗文化活动。
64、农历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共话丰收,人月双圆,故又叫“团圆节”。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的传说以嫦娥奔月最为著名。
65、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66、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社日节,中元节,中秋节,元宵节,龙抬头,重阳节,七夕节,冬至节,除夕,元旦,上已节,祭灶节,
67、腊八节——腊月初八
68、三、清明节:游春,祭祖、扫墓。以致清明、洗尽心中淤泥为主要内涵。有踏青、守孝等习俗。
69、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70、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坐看牛郎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71、比如浙江的“杭州西湖红叶节”、四川的“成都庙会”、云南的“泼水节”、广东的“中秋花市”等等。
72、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3、重阳节习俗,晒秋:
73、中国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样,主要有:
74、龙抬头——二月初二
75、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此外,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7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77、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为“月圆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以感恩团圆、祈求美满。
78、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即农历新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同时也会举行一些祭祖祈年活动,祈求来年平安如意。
79、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国庆节,元旦假期,七夕节。
80、祭灶节(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
81、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8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是农历三月初八或九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祭祖、踏青等,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83、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案的新衣。
84、清明节: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人们会祭祖、扫墓、放风筝等。
85、【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86、这些节日有的源始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的起源于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军事活动,有的与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有关。这些节日的形成和演变历程,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和特点。
87、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会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
88、重阳节——九月初九
89、清明节: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至五日,人们会祭祀祖先和扫墓。
90、中国15个传统节日有元旦、除夕、春节、元宵、二月二龙抬头,寒食节、清明、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上已节、祭雹神、祭雹神
中国传统节日有,1.中秋节,2.春节3. 重阳节4. 清明节
91、一共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重阳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冬至节、除夕。
92、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2、清明节习俗,踏青:
93、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94、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除夕、七夕、腊八、中秋节等。其中,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来计算,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95、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96、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为寒冬将尽,春阳萌动之时,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腊祭”,据说原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年终祭祀习俗,感谢百神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春节时,全家大团圆,除夕守岁,通宵不眠,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屋里屋外贴门神、对联、年画、福字;
97、春节: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放鞭炮、贴年画、吃年夜饭、赏花灯等。
98、春节:农历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
99、【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100、【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皓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101、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以庆祝春节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102、我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03、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104、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105、【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106、二、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民间追忆女娲制造人类的日子。有上元灯会、赏花灯等习俗,吃元宵,重在团圆欢乐。
107、寒衣节又称“十月朝”、“鬼头日”等,时间为阴历十月初一。我国北方地区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
108、【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109、【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110、【小年】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111、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4、中秋节习俗,赏月:
112、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113、【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114、【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115、【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116、【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117、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118、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119、社日节(土地诞)——二月初二
120、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传统节日有,1.中秋节,2.春节3. 重阳节4. 清明节
121、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活动主要有拜年、贴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等。
122、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123、国家法定假日:国家法定假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由国家法定的休息日期,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124、【——清明】
125、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126、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127、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爬山登高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