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荀子讲解

1、“积久”强调时间的延续,“坚持就是胜利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折射出“积久”之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形象地说明了就算你天资聪颖,弃而不学,也将一事无成;即使你天资欠缺,笨鸟先飞,成就也可卓越。学习的最高目标是善始善终,结果达到全面而又纯粹的境界。

2、第四、用心专一,就是在积渐的基础上找到明确的方向,发扬学习的“钉子”精神。

3、第三段:举了五个外物,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4、第二段:五个事物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说明人通过学习也可以“知明而无过”。

5、《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课文节选自前一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本片的中心论点就是:学不可以已,启示:学习平时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做到这些,即使你不是个有天赋的人也会学的出彩

6、主要运用演绎推理的表达方式

7、《劝学》中的语法现象主要涉及的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两大类。归纳总结如下:一、词类活用①名词做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②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③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④形容词作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⑤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二、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丶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8、总之,学生对语法现象准确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更好的阅读文言文。

9、其次,要坚持不懈。

10、作者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不管怎样要学习,然后再举例论证,用蜀之鄙有二僧去南海的例子,形成对比,共同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11、第一、善假于物。就是要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

12、《劝学》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1、学不可以已;

13、第一段:是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

14、首先,要善于积累。

15、用心一也;

16、学也者,固学一之也。意思是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17、劝学中主要是运用了议论的表迏方式。开始作者先议论天下事的难易,引出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中心论点。

18、不然,中途易辙,往往于事不利。“百发失一,不足为善射”,学习讲的就是一出一人,万万不可虎头蛇尾,开局看好,结果不知所终,这是最忌讳的。

1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萄子认为:人因为感知器官作用的限制而使自身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人要充分发挥这些能力,就必须学会善于利用自然,以增强人的感知器官的功能。在学习中只有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发挥各种学习条件的综合作用,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智能。会利用客观条件,就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善“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1、荀子主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应专一,“学也者,固学一之也”,“君子一教,弟子一学”,“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22、第三、锲而不舍,就是要“积久”

23、“积”就是个体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渐”就是外界连续地对个体施加作用。这种积渐式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注重积累,即是要“积微”,“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成江海。”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24、第二、不断积累。指的是积渐式学习方式

25、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句,概括说明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要性。

26、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7、再次,要专一。

2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道德情操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就君子、圣人的人格靠“积”,“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要想成为圣人,就得不断地积累自己得善德,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过程中也不能忘记“积”,从微人手,“勿以善小而不为”,持之以恒地从事道德实践。

2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0、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主要运用比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