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

1、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2、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3、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4、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5、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二、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0、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1、一、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2、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14、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5、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7、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8、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19、天地万物如同花草,哪里有什么善恶之分?你喜欢观花,就认为花是善,草是恶;你需要草的时候,又认为草是善的。

20、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燥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不想看书,必须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2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2、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3、六、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2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5、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26、七、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7、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28、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29、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30、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王阳明名言

31、求通民情,愿闻已过。——王阳明

32、、“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33、心学宗师名言名句暂且录几句先。

3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35、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气才成功的。

36、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37、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38、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39、五、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1、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42、八、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43、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44、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45、这四句,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表述,关系阳明思想的终极关怀和基本宗旨。阳明哲学以“心学”而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心学”弥补了中国传统哲学只研究客观世界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空白,对后世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46、王阳明: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47、“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48、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49、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50、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51、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52、三、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5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54、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55、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5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5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58、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5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0、王阳明曾说:“不求日增,只求日减。”其实,他的这个观点和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殊途同归。这两位圣贤都认为,在做人的道路上,每日都应当减少内心的欲望,当人的贪欲一点点减少的时候,才会渐渐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潇洒

王阳明名言

6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2、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64、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65、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6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7、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8、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69、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70、所以者,在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凡人,而肯,使此心乎天理,亦可人。

71、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7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73、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4、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

75、他的名言:

76、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7、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78、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79、王阳明为心学宗师!

80、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8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82、四、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83、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84、王阳明的名言就是天人合一,凡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应有的道理和规律,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天地之间人为贵,人要用自己的智慧服务于天地,而不是破坏和滥用,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惜物命,保护自然资源,节源减流,成为文明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