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

1、此书是放翁晚年作品。它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实,风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许多诗文、典章、舆地、方物等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所录多属本人或亲友见闻,二是特别关心时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议论褒贬。

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后形容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人民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亦泛指自己任意而为,反而严格要求别人或不许他人有正当的权利。寓意:这条俗谚中蕴藏着人民群众极其愤懑的情绪。硬压下这愤懑的情绪,迸发出来的便是嬉笑怒骂的无情嘲讽。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4、这句俗语常常用来批评官员的腐败行为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它暗示了一种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社会现象,即权力者可以逃脱惩罚,而普通人则无法享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是: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却限制百姓连正当活动也不能进行。这句话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五,节选内容如下:“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白话文的意思是:田登作郡守时,非常忌讳别人冒犯他的名字,甚至连“灯”字也不让别人说。为此,他先后惩治了包括吏卒在内的许多人。于是,整个州郡内,人们都戏称“灯”为“火”,把“点灯”称为“放火”。元宵节晚上放灯,田登允许人们前来游观,就让手下人写了一张公告榜贴出去,榜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扩展资料:《老学庵笔记》,南宋陆游撰,十卷。《老学庵笔记》是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驴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此书是放翁晚年作品。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实,风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许多诗文、典章、舆地、方物等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所录多属本人或亲友见闻,二是特别关心时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议论褒贬。

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是: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却限制百姓连正当活动也不能进行。

7、《老学庵笔记》是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

8、这句话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五,节选内容如下:

9、只许州官放人,不许百姓点灯。(指有权有势的人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常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10、田登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灯”叫作“火”。

11、所以就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来源于此。

12、这句俗语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传,并被用来形容官员的特权和不公平现象。它也常常被引用和讽刺,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不满。

13、意思是: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14、正月十五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吏卒书写告示,公布在集市上:“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15、只许州官放火的下一句是不许百姓点灯

16、出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7、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比喻统治者能够胡作非为,老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现比喻只许自己任意而为,不许他人有正当的权利。

18、个人理解应该是指古代的规章制度,或者说是法律其实约束的只是老百姓对于权贵来说形同虚设,这也是普罗大众为什么费尽心思拥有钱和权的根本原因吧!

19、清代文学家李慈铭认为该书“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称之为“亦说部之杰出也。”

20、《老学庵笔记》是南宋陆游创作的一部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以流畅的笔调书写出来,因此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兴趣盎然,是宋人笔记丛中的佼佼者。

21、正确的句子是不许百姓点灯,只许州官放火

22、扩展知识:

23、总之,"只许州官放火"这句俗语是中国社会中常用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官员滥用职权、享受特权的现象,并批评这种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社会现象。

24、故事说,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太守,有一个毛病,特别忌讳别人说他的名字,当然更不许写。因此,整个州的人都把田登的“登”字读成“火”字,写的时候也写成“火”字。

25、农历正月十五,全州欢度元宵,按例大放花灯。官府贴告示时,讳用“灯”字,便在所有告示上大书“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不少外地人见此大为吃惊,问明缘由后,讽云:“真乃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也!”

26、每年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晚上人们可以自由往来,通夜点灯。可是官吏们却在张贴的告示上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应该写作“灯”的也改成了“火”,原来是为了避讳太守大人的尊讳,“登”和“灯”是谐音。

27、不许百姓点灯。歇后语全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字面之意是说州官可以放火,老百姓不许点灯。它的引身意思揭露官吏枉法之为,讽刺他们因为身为官吏所以如放火这种为非作歹的行为也变成被允许的,而老百姓正常的点灯照亮却不被允许,可见官民之差有多大。

28、"只许州官放火"这句俗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它形象地描述了官员滥用职权、不受法律制约的现象。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只有拥有权力和地位的官员才能为所欲为,而普通人则无法享受同样的特权。

29、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自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五》。比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30、“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只许州官放火

31、人生在世,不管处于社会阶层的哪个位置?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安守本分,平安健康最重要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