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必报和睚眦必报的区别读音

1、相传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家有个侍从,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2、【典故】

3、睚眦必报,读音[yázìbìbào]

4、睚眦必报是正确的。

5、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6、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7、睚眦必报(拼音:yázìbìbà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睚眦必报(睚眦:瞪眼怒目而视人)指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8、《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0、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11、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12、回答: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1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14、【释义】

15、【造句】

16、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17、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18、意思是一顿饭的恩德也一定要报答,再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

19、《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20、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21、睚眦必报(睚眦:瞪眼怒目而视人)指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2、睚眦必报(拼音:yázìbìbà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23、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表达“睚眦必报”的意思,但它借用自然界草木的枯荣更替,寓言生活中的得失成败。在这里,“睚眦必报”可以理解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应该学会释怀,不必过于计较。

24、【出处】

25、是一个意思,就是受一点委屈都要记仇伺机报复

26、《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27、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28、关于“睚眦必报”的诗句,可以参考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

29、睚眦必报,绝非善类。与其争执,岂非同类。清者自清,无需争辩。

30、《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必报,汉语成语,拼音是yázìbìbào,意思是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