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龙应台的《目送》【36句精选】
如何评价龙应台的《目送》
1、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2、总之,《目送》以生动的笔触、深刻的情感和深刻的生命体悟,展现了人生的真谛。它不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首生命之歌,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目送》是龙应台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目送”为线索,以时间为序,通过七个场景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4、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5、全文通过“目送”这一主题,刻画了生命的无常和相聚的珍贵。作者通过亲人的离别,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力和对生命的思考。她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生命长河中的过客,而每一次的相聚都是短暂而珍贵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的相遇,感恩每一次的离别,因为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6、全文采用典型的重复递进的细节叠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目送”,深刻地描绘出离别的过程和情感的积蓄。例如,在第六场景中,“我”站在门边目送儿子的背影渐行渐远,作者用冷静平和的语调,描写了儿子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以及自己一口皮箱旁的眷恋与不舍。这种细节的描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在离别中的痛苦和无奈。
7、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8、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目送》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用追。
10、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龙应台《目送》
11、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龙应台《目送》
12、可是,龙应台的这本《目送》,核心就是慈悲两字。
13、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目送》
14、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龙应台《目送》
15、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龙应台《目送》
16、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龙应台《目送》
17、全文赏析如下:
18、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目送》
19、结构与情感:
20、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龙应台《目送》
21、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龙应台《目送》
22、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表现了作者作为母亲,亲盼儿子能够回头看自己一眼的急切心理,“一次都没有”包含着失望,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情。
23、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这是作者看着自己的父亲,从而想到,天下的父母,即使再卑微,也是深深的爱着子女。
24、主题与意境:
25、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26、这慈悲情怀,体现在笔下的每人每物,流淌于各章的字里行间。——周武忠龙应台说这是献给自己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有评论者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为作者的同代人写的,同时也是写给上一代和更年轻的下一代的。在书中,展翅高飞的孩子、即将离去的母亲和站立在小路这一端目送他们的作者——三代人的情感一样丰沛,只是各自表达的方式不同。龙应台以她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让每一代读者都从中有所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人民网评价可否
27、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龙应台《目送》
28、细节与表达:
29、全文采用了重复递进、回环对称的结构,将母子之间、父女之间的“目送”串联起来,形成了七个具体的场景。每个场景都刻画了“我”在不同时间段目送亲人离开的情景,情感从平静到悲伤,再到释然,最后回到平静。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作者对于生命中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中相聚的珍惜和感恩。
30、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龙应台《目送》
如何评价龙应台的《目送》
31、“目送”关联了龙应台的三代情怀,以时间为经,以亲情角色为纬,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工笔素描的方式,来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亲情“背影”,既是时间历练,也是反观人生
32、《目送》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散文集,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值得珍藏。以下是一些片段:
33、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龙应台《目送》
34、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送自己的儿子华安,作为一个母亲,对于亲情,她有的只不过是不舍和眷恋。儿子从未远离自己,这一去,不知何时回来,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儿子强烈的不舍。
35、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龙应台《目送》
36、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深深、深深地凝望”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父亲离世的不舍,“希望最后一次的目送”是女儿希望父亲走好的情感。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