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

2、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6、形容自信的诗句

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8、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9、表达自信乐观诗句

10、云螭:传说中龙的别称。《文选·郭璞之四》:“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吕延济注:“云螭,龙也。”唐李白《古风》之十一:“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明高启《题黄大痴天池石壁》诗:“池生碧莲花,千叶光陆离。服食可腾化,游空驾云螭。”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2、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13、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14、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1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

16、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1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

1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

19、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20、坐地日行八,巡天遥看一千河。

21、表现自信的诗句

22、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

23、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25、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2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7、青龙: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2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9、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31、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柳永: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映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之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2、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3、火龙: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34、龙的称呼叫天龙、神龙、地龙、伏龙等。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亦有受中华龙文化影响。

35、李白: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6、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37、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38、《诸神由来》一书说《升庵外集》记载龙之九子是:品质,形似龟好负重,即碑下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盖;蚣蝮,好立,站桥柱;椒,似螺蚌,性好闭,立于门首;金猊,形似狮,好烟火,立于香炉;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眦三个,恰为龙之九子。

39、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40、古文如下:

41、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42、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之句。

4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44、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

45、《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应龙、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但与广为流传的“五爪金龙为天子象征”之说不同,古籍中记载有翼飞龙,方为天子之像。

46、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清曹雪芹

47、唐寅,宁愿醉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48、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