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抒胸臆的黄河诗词

1、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一个乐章,它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

2、歌唱黄河的歌曲非常多,也有许多经典歌曲,其中最好听的十首歌曲有第一首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黄水谣,这是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还有歌曲黄水黄,大黄河,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怒吼吧黄河,黄河牵着我的手都是好听的歌曲

3、-----怒吼吧!黄河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六十六岁。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诗句大意是:你们这些嘲笑王、杨、卢、骆是轻薄为文的人,现在你们的身与名都已寂灭无闻了;而被你们哂笑的四杰之诗,恰如长江黄河一样久远地流传不息。

7、《黄河夜泊》后4句:“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8、《黄河怨》《我们是黄河泰山

9、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10、明代李流芳《黄河夜泊》全诗由写景入手,从视觉、听觉的感受中展示黄河夜景,动静相映成趣,既衬托出心境的凄清,心潮的激烈,又触发起对自己处境的联想。“书难达”、“路正长”语意双关,怅叹深重,既透露出怀乡却难归的无奈,也暗示了仕进目的的不易达到。作者还由此宕开一步,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久客异乡之心竟“麻木”不辨,反衬出乡情的深挚。诗中运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简炼的语言,浅近率直的方式抒发游子的复杂感情,耐人寻味。

11、”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写作者对自己长期漂泊感到伤感。“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漂泊已非一日,然而还得飘流下去。难以名状的悲哀涌上心头,诗人不禁发出痛苦的:“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沉重的语调中。充满夙志难酬的怨愤和无可奈何的伤感。全诗在哀叹中结束,留下深厚的余味让人品尝。

12、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13、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大意是: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14、-----保卫黄河

15、-----黄水谣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7、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这两句大意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18、-----河边对口曲

19、关于黄河的歌有:《保卫黄河》《黄河颂》

20、第一节是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2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是《宿建德江》一诗中的诗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建德江过夜的情景,画面凄清宁静,诗人的“愁思”流露尤为浓烈。有些同学认为诗人独自作客他乡,日暮添“新愁”是一种思乡之愁。

22、译文:书信难寄遥远的会稽,去燕台的路啊还很漫长。我这样长年的四处漂泊,竟再也不觉得是客居他乡。

23、<;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共创作八个乐章

24、(宋)岳飞

25、《远看黄河一条线》《黄河水长流》。

26、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27、<;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唱出了中华儿女澎湃激昂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撼人心的感召力.

28、《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29、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30、-----黄河怨

直抒胸臆的黄河诗词

31、《黄河黄》《黄水谣》《黄河船夫曲》《大黄河》《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船歌》

32、《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3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4、-----黄河船夫曲

35、出自明代李流芳的《黄河夜泊》

36、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37、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38、满江红·写怀

39、“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写作者面对喧嚣的黄河发出的感叹。刘勰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王夫之也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姜斋诗话》)正是由于眼前奔腾喧嚣的黄河,似战场的寒沙平野,刺激着诗人的感官,触发他对时局和社会人生的思考,才使他慨然发出“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的感叹。“燕台路”,指作者进身受任、报国建功之路。“书难达”,见离乡之遥远;“路正长”,言前途之渺茫,真切表露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和忧国伤事之情。有家难归,有国难投,举步维艰,诗人的境遇可算是困窘到极点了。此二句直抒胸臆,全是写情,但透过诗句表层,南国的辽远,北野的苍茫和诗人南顾北望、引领长叹的情态都鲜明可见。这种寓景于情的写法,丰富了情感的内涵,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40、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4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2、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43、关于黄河的民谣,诗词~

44、-----黄河颂

45、《河源春曲》扬眉,雅拉达泽千年的冰峰呦散发着远古的幽韵,撕扯猎猎的天风巍峨耸立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冰峰积蓄了洁白的雪花幻做晶莹的山体,朗朗日光照耀下2,《河套夏情》扬眉,奔腾的冰山河水呦你在坚硬的片麻岩沟谷间穿梭,柔弱的身躯激荡起雪白的浪花飘忽出细细的迷雾,幻影着霓彩似的飞虹咆哮的草滩溪流呦,你在松散的沙页岩大川中汇集3,《壶口秋歌》扬眉,初秋的早晨我站在壶口岸边,遥望着一川黄水流淌在苍凉的秦晋大地上,那奔腾的河水恣意地切割着荒芜的黄土高原,桀骜不逊地一路狂奔4,《悬河冬魂》扬眉,广袤的豫中平原呦你是中原的粮仓,不是我不给你圣洁的河水我的血水已被那黄土的高原给染黄,辽阔的齐鲁大地呦你是礼仪的摇篮,不是我不给你充盈的汁液5,《保卫黄河》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6、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7、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48、-----黄河之水天上来

49、从内容看,第一节是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5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51、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52、好似没有黄河夜泊这首诗耶!

5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5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