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诸葛亮形象分析

1、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卧龙区城西卧龙岗)隐居晴耕雨读。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2、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3、这从他始终不愿在实力雄厚的曹操麾下效力,而是选择军力羸弱的刘备,就可见一斑了。有人说,诸葛亮太善于狡辩,不管是在东吴的“舌战群儒”,还是在北伐战场上的“骂死王朗”,都让他赢得了“天下第一骂”的名头。

4、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5、过江作说

6、“三顾茅庐”读作sāngùmáol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多含褒义。

7、七擒孟获

8、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料事如神,来概括诸葛亮。

9、主要事迹:

10、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

11、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智计超群,持守谨慎。

12、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3、三顾茅庐中诸葛亮难能可贵的是生于乱世,而不求闻达于诸侯。不随波逐流,他满腹经纶、彬彬有礼、足智多谋、持守谨慎、三思而后行。

14、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5、①,文笔

16、为政能兴盛蜀汉集团,为文有前后出师表,还有诸葛弩,木牛流马,说他才华横溢,绝不过分。

17、而文章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文辞典雅,节奏优美,其文笔之高,在古文中应算是经典之一。

18、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享年五十四岁,葬定军山,追封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19、体现了诸葛亮谨慎的特点。

20、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带有鲜明的悲剧性,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无敌的智慧。

21、这篇文章自出世之日开始,便引起了不但蜀汉官方,而且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后来的影响更是深远巨大,因为诸葛亮在这篇仅只700多字的短文中,竟然创造出了一二十个成语,包括: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危急存亡、亲贤远小、亲小远贤、临危受命、计日可待、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咨诹善道、裨补阙漏、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等。

22、足食足兵

23、感情深厚,率真质朴,是此文的又一鲜明特点。

24、出师表是一篇非常顶级的水平。

25、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怎么着也不会篡夺蜀汉政权,即使阿斗在愚蠢,他也不会动丝毫歪脑筋,这就是他的悲剧所在。六出祁山,不断北伐,总是想要荡平中原,然而他忽视了曹魏政权以及后期司马政权的强大,他没有那种休养生息,让后来人完成霸业的打算。

26、③,感情

27、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典故出处,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28、出师表是千古奇文,是古文中的上上水平。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时候,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文章,文章既回顾了刘备的恩情,又表面了自己的志向,是一篇高水平的佳作。

29、这一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的,写得非常的精彩,现在读起来依然朗朗上口,是必须要背诵的文章,是当时的一篇最顶级的文章。

30、无敌的智慧

出师表诸葛亮形象分析

31、带有鲜明的悲剧性

32、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33、对刘家父子赤胆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肝脑涂地。

34、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特点是:智计超群、持守谨慎三思而后行、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5、他写的出师表,字字感人肺腑,足以证明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有远瞻的人,同时他也很重感情,托孤于他,十分负责。

36、白话文: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显赫名声。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是对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人命如蝼蚁,谁不是苟活避难?至于“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这两个字也对,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是说说而已。然而“闻达于诸侯”,却是不得不的选择,不用避讳的向往,尤其对诸葛亮这么有抱负,这么自负的人才而言。

37、躬耕南阳

38、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

39、诸葛亮其人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40、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

41、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就和刘备说过:“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并不只是装逼范地随口一说,而是真正地表达了诸葛亮即将面临的悲剧。

42、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刘备的特点是:持之以恒、谦虚、礼贤下士,坚持,相信自己的眼光。

43、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44、②,格局

45、所谓胸怀天下者,便是继承先帝遗志,以完成“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完成统一大业为目标,坚定不移,忠贞不二。

46、《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他的老师司马徽对其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从中可见诸葛亮的确才智过人。

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忘初心忠心侍主亦师亦友

4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9、诸葛亮介绍

50、诸葛亮从二十七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逝,一生辅佐刘氏集团,将刘备从一个落魄军阀辅佐成了昭烈皇帝,三个词概括特点应该是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才华横溢。说诸葛亮从战略到战术几乎算无一策,但论其智谋,无人可敌。

51、诸葛亮性格比较沉稳,应变能力很强,尤其是在马嵬坡上演了空城计,在兵临城下的时候,不慌乱,沉着冷静的头脑,绝对是有大智慧的人。

52、可实际上,正是因为诸葛亮内心始终持有的正义感,才会让他势如破竹,无往不胜。“舌战群儒”能够一战成名,在于他认为孙刘应该结盟,而且必须结盟,他们属于正义的一;同样的,“骂死王朗”也在于,他始终认为汉室才是正统,曹氏才是篡汉。

53、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54、诸葛亮还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辅国能臣,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早就不只是“智慧过人”这么简单,而是像鲁迅说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55、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持之以恒、谦虚求才、自信的优秀品质。

56、《出师表》短短数百字,先后13次讲到“先帝”,7次尊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处处不忘先帝“遗诏”,处处顾及后主江山,甘为马前卒,一方面劝谏后主开门纳言:“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另一方面劝谏后主推行公正清明之治:“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再用汉室兴衰晓之以利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言辞恳切,感情真挚,再以:“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的肝脑涂地的忠贞表白,再次剖心表忠,把感情推向高潮。

57、诸葛亮与刘备以前并为认识,刘备虽具一定名望,但势单力孤,所以诸葛亮需要认真评估一下刘备是否名主,通过三次观察刘的表现,诸葛亮才答应出山相助。

58、强烈的正义感

59、“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智计超群、持守谨慎、满腹经纶、彬彬有礼、贤能。

60、诸葛亮性格特点三个字描述:有远见、有魄力、有智慧、有原则…

出师表诸葛亮形象分析

61、格局即胸怀,此文在这一点上,尤其突出。胸怀天下,是此文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6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在提建议时应该以大局为重,委婉一些,让人更加相信自己所说的,并采纳自己的建议.给他提供一些有用的人才,让他去人用这些人,在大事上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提建议时应说得真切,让别人相信这样是为他好.这样才能被接受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