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能不能用来形容食物

1、一、天下第一错字

2、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

3、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风流宛在”匾额的“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4、【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5、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

6、读音:kuàikuàizhìrénkǒu。

7、【反义】:平淡无奇

8、秦皇岛市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第”字,竹字头变草字头。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楷体字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

9、【释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10、详细解释

11、kuài zhì rén kǒu

12、五、出现次数最多的错字

13、解释: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颂好的诗文或事物。

14、[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15、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  基本释义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近义词  口碑载道喜闻乐见  反义词  平淡无味

16、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美味的食品人们都喜欢吃。

17、其中,“脍脍”是双声词,“炙”是阴平声,后面的“人口”是阳平声。在普通话中,“脍”不发出太多口腔爆破音,而发音时主要注意第一个字的入声和第二个字的轻声即可。

18、二、最有说法的错字

19、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延伸造句:3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20、八、最有恩情的错字

21、脍炙人口不是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的

22、【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23、脍炙人口的意思是:广为流传,人人争相传说

24、[结构]复杂式。

25、[释义]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26、[kuàizhìrénkǒu]

27、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28、有口皆碑

29、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

30、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脍炙人口能不能用来形容食物

31、[辨形]脍;不能写作“烩”;炙;不能写作“灸”。

32、天津蓟县独乐寺的报恩院,“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据说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当家大和尚想沾个荣耀,请咸丰为寺内四合院题写个院名。咸丰也未客气,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但字写好后,咸丰才发现自己“献丑”了,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横。大家都看出来了,但皇帝写的字谁敢说是错字?这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33、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个明孝陵保护碑,上面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精通书法者所题。

34、七、最刻骨铭心的错字

35、西安碑林的“碑”字少一撇。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林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诬陷,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途经西安时来到碑林并写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当然林则徐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36、详细释义

37、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多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于康熙五十年题于承德避暑山庄这个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重要政治场所,故称天下第一错字。

38、脍炙人口并没有错别字

39、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40、脍炙人口读音是kuàizhìrénkǒu,意思是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

41、读音是kuàizhìrénkǒu,造句如下:

42、在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的繁体“鱼”字,四点变三点。“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着了。

43、一样东西流传的很广每个人都知道

44、【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45、唐诗三百篇,篇篇都脍炙人口。

46、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却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他死后,曾参会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47、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48、【同义词】:赞不绝口、欲罢不能、交口称誉

49、广为流传,源于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的声音经常在耳,山光水色离不了门’,又‘打扫树合影,拂床琴有音’……皆广为流传。”释义是一样东西流传的很广每个人都知道。

50、[反义]平淡无味

51、九、最神话的错字

52、【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53、脍炙人口的炙的意思是:烤熟的肉。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详细解释

54、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延伸造句:19凡一代文学作品,有脍炙人口者,亦有默默无闻者。

55、【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56、[近义]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

57、他秒笔生花,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58、三、最富哲理的错字

59、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脍炙人口”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60、【反义】平淡无味

脍炙人口能不能用来形容食物

61、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申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比喻人人赞美和传诵(多指诗文)。

62、中国历史上有九大著名错别字,脍炙人口。

63、“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清代把“明”写成“眀”的很多,当时文人恐文字狱,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的“明”,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易“日”为“目”,意“睁眼写错字”。另一说,以“目”代“日”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还有一些著名的庙宇都把“明”写成“眀”,皆有此意。

64、【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流脍人口,交口称誉,爱不释手,口碑载道反义词:鲜为人知,平淡无味拓展资料造句:1、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连我们小学生也能哼上几句。2、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妇孺皆知。3、在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会上,看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读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台下很多同学都跟着读了起来,真令人陶醉!4、作文是我的弱项。但我真想写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5、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人传诵。

65、这个地方的美食脍炙人口,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66、【用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67、【反义】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68、脍和炙全是大家爱吃的东西,脍炙人口意思就是指美味可口惹人爱吃,形容好的诗词受到大家的夸赞和传扬。

69、【释义】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70、【近义】口碑载道

71、前者赞扬杰出的人物,后者赞扬美好的诗文。

72、比喻好的诗、文等人人称赞传诵。

73、【近义】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

74、脍炙人口

75、脍炙人口的炙的意思是:烤熟的肉。

76、他的作品脍炙人口、耳熟能详,就连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讲出

77、四、最令人叫绝的错字

78、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79、回答,首先说明一下,应该是脍炙人口。脍炙人口的读音如下,脍huaⅰ。炙zhi。人ren。口kou。学习汉字必须要读准字音,掌握写法。

80、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点。济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趵突泉三字,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81、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82、kuàizhìrénkǒu

83、脍炙人口例句:这部小说雅俗共赏,脍炙人口。/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唐诗三百篇,篇篇都脍炙人口。

84、山东曲阜孔府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章”字下面的一竖,直通到上面。这两个错字意思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之意,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令人叫绝。

85、[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86、[正音]脍;不能读作“huì”;炙;不能读作“jiǔ”。

87、脍炙人口没有错别字。

88、广为流传

89、六、最壮观的错字

90、脍炙人口的意思,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称赞。

脍炙人口能不能用来形容食物

91、著名的唐代诗圣李白先生,他创作的诗总是脍炙人口。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