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出自我国古代教育是名著的

1、我反倒认为如果这位朋友一开始学画就听到这个理论,也不一定是有效的,甚至无法理解和认同,还是要经过一系列实践和思考后才能领悟,最终的效果说不定还不如靠自己悟出来的好。

2、显然,孔子将学和思看作同样重要的行为,缺一不可。

3、意思是教育一个人,不到他努力想要弄明白却实在不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但想说说不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道理,不能以此类推出相似的道理,就不要再这样教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张佳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6、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7、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

8、学和思的关系孔子说的清清楚楚了——

9、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比如张公子在这个答案下面的回答

12、“吾尝终日而学矣,不如须臾之所思也”

13、如果不是经过了终日的思,须臾的学真的能那么管用吗?

14、同时孔子作为万世师表,还谈过他的教育方式——

1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里面举的例子:他有个朋友,业余学习画画,画了段时间,很高兴的跑过来说他的心得“蓝色让人安静,黄色就端正点,那么只要依靠红色和蓝色的对比,就能决定一幅画的情绪!”结果张公子告诉他这在17世纪就是绘画界的常识了。

17、若正本清源,孔子那句

18、现在很多人大学认真学了四年,进入工作后才发现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全新的思考,从这个角度上讲,也可以补充一句

19、回到题目的这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问题来了:

20、已经把道理讲透了。而荀子标新立异,只举出事物的一面,即只解释“思而不学则怠”,以求重学而轻思,显然是落了下乘。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