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它取自诸葛亮的名言

1、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3、以上为诸葛亮志向高远名言句子。

4、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5、淡泊宁静,是人们追求心灵宁静、远离纷扰的一种境界。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心灵境界。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利益所迷惑,迷失了心灵的宁静。而淡泊宁静,则是在纷扰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界。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隔千年,历史的人和事早随时间远逝。然而默诵这一句,仍然感到清新澄澈,洗净心灵。遥想诸葛孔明当年在草庐之中,必定经常久久地默对这一句话,领会着人生的真谛。

7、它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中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清净。淡泊宁静让人们拥有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让人生更加充实与美好。

8、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9、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10、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11、三国时期·诸葛亮

12、志当存高远。

13、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14、上联:宁静致远下联:淡泊明志这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16、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7、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9、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21、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