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一、劝学的重要性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荀子说:

4、(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文中用螃蟹的例子,从反面说明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大家不要小看“行动没有过错”,在荀子看来:“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也就是说,将圣贤的道德精神融化于自己的修养之中,是最高明的,没灾没祸的幸福是最持久的。

7、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四、科学的学习方法

9、“_______,_______”,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四、数词的活用

12、荀子认为,学问的最高境界是要求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贡献于社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始终坚守道德底线,秉持良好的品德来为自己积攒美德之量,启发他人,变得更加完善。

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6、这样荀子设法劝学的目的就更好地达到了,岂不美哉?

1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8、《劝学》中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9、名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1、综上所述,《劝学》是荀子的一篇重要文章,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高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22、荀子通过列举古代圣贤的学习历程,以及道德人物的成长过程,表达出学习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可以使人充实内心,增强智慧,培养人的品质和才能,提高人的人生境界和社会地位。

23、(善,形作名,善行)

2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5、三、欲速则不达

26、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国末期荀子《劝学》

2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海无涯苦作舟

28、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9、文中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3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31、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3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3、二、择善而从,养情以慕道

34、第一段译文:

35、(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36、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阐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道理

37、“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8、以驽马为喻: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马:劣马。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目的地)。和前面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强调了想达到目标,贵在坚持的意思。。

39、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0、第一段起到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41、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3、(流,动词作名词,河流)

44、三、形容词的活用

45、(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46、译文: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4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8、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49、《劝学》中的语法现象主要涉及的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两大类。归纳总结如下:一、词类活用①名词做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②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③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④形容词作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⑤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二、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丶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0、《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5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3、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这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兼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道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力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啦。

54、《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5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战国末期荀子《劝学》

56、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8、同时,荀子也在这里告诉我们,学习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向他人学习(“博学”),二是从自己的经历学习(参省乎己)。

59、劝学情景默写重点句

60、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61、对。荀子以劣马为喻,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并且以千里马做反面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劣马即文中的驽马,千里马即文中的骐骥。二者构成正反对比论证。原文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2、总之,学生对语法现象准确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更好的阅读文言文。

63、荀子主张,学习应该选择对自己有益的、符合自己性格的学问,如此才能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激发自己的热情,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6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5、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6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9、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1、学不可以已

7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

73、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所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

7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8、译文:因为用心专一。

79、五、学以致用,以德为先

80、二、动词的活用

81、第一段课文:

8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4、仅仅几个字就开篇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其地位是首要的,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引用君子的话,更是引起读者兴趣,这样的劝学的理由便可以轻易捏来。

85、一、名词的活用

86、《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著名文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追求学问的道路。下面是《劝学》完整版解析:

8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战国末期荀子《劝学》

8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89、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思、反省自己,就可以做到智慧、通透,行动没有过错。

90、用心一也——战国末期荀子《劝学》

荀子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91、荀子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慢慢积累和努力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就,所以要有恒心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事倍功半。

92、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93、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4、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

9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96、译文: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97、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

9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1、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2、荀子提出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反复阅读经典文献,多问问题多寻求答案,多听少说,多思考,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实践和实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炼。

10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