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字的哲理解读

1、名途径。

2、《三国演义》

3、《尔雅》

4、最后又落脚于“尽吾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实质含义就是鼓励人们要“尽吾志”,只要“尽志”就有可能成功,即使未能成功,努力了,尽力了也是了无遗憾的。

5、体育课上,老师让大家排成六路纵队。

6、《周礼·地官》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通过对比,写出了一些人的目标,不求深入,只在近处盘桓,只想走坦途,不想到艰险和深远的地方去,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正是学林探路贵险远,无人迹处有奇观。

8、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9、路”是此诗最重要的一个意象,既是具体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路的象征意义。

10、《说文》

1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2、《荀子·正论》

13、艮为径路。

14、名地区;方面;路线。

15、《桃花源记》

16、"路"指人生路,告诉我们选择要慎重,一但选中就难以回头.

17、《出师表》

18、名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19、这首诗是即使写人生道路。诗人写的终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入主体,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路可供选择,但还有许多路只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过的路,才更让人想念,留恋。诗人对未来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0、遂迷,不复得路。

21、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别觉得可惜,每做的一件事有取与舍,也就有得与失。

22、名条理;纹理。

23、他俩是一路人。

24、种类;等次:这一~人。头~货。

25、路的本身概念就是每天踏过的上班的,学习的两脚走过的道路,可我想起鲁迅先生说,地上并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

26、山高路远

27、路就是指往来通行的地方,路还有其他含义: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方面、地区

28、名通“辂”。车。

29、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

30、《左传·宣公十二年》

路字的哲理解读

31、名路程,运动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道路的长度。

32、名种类;等次。

33、名又如:路塍(田埂)。

34、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

35、条理:理~。

36、登仕路。

37、这意味着我们在生命中必定会错过一些机会,错失一些人和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就没有价值。

38、路程:八千里~。

39、忠谏之路。

40、名又如:路子(指门路)。

41、常用释义

42、(~儿)途径;门路:活~儿。

43、《诗·郑风·遵大路》

44、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45、名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46、我看很有哲理,人生就是这样,有时我们应自己先踩路,有时需要沿着前人走过的路,至于这条该怎样走,要自己选择,要选择条通向更光明的路。

47、名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48、这也教育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抱怨或后悔,而是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做出更好的决策。

49、名线路。

50、表现出诗人犹豫,选择,惆怅的心理活动。.

51、地区;方面:南~货;各~英雄。

52、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机会欣赏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撷取瑰丽之奇葩,要想赏得如此美景,“非有志者不能至”。随之作者以“志”为中心,说明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褒禅山在作者的心目中,已不是简单的一座山,而是一个困难的关口,要跨越它,首先,胸怀大志是前提条件;二是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是根本;三是要有外物的帮助,外物是达到理想境界的保证。志、力、物三个条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4、部首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