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现在教育的启示

1、美国、苏联、日本、瑞士等都是学前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有自成体系和教育理念和模式,学前教育仍处于起始阶段,我国只有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借鉴中,才能发展具有自己本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3、具体理念:

4、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改造乡村教育,陶行知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教育试验,探索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对我国西部乡村教育有重要启示。

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观点:

6、我国移植了日本的课程,促成了近代的学前教育的诞生,在解放时期借鉴了苏联,促成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中,涌现出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等为代表的幼儿教育家。

7、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8、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不仅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念,更能立足于当地的风俗、发展和人文氛围,发展最适宜于当地幼儿的课程。

9、此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优秀经验的总结和沿袭。我国学前课程的发展应当立足于国情和文化,立足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昌盛,挖掘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学前课程。例如,将传统节日融入到学前教育课程中,通过学习传统节日的缘由、意义及欢庆方式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0、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前课程。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国家,不能忽略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甚至两级分化的现状。

11、三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和工学理念。

12、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1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过去为改革脱离生活、脱离大众的旧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指导当时的实际生活,发挥过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即使到现在,它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能给当前教育改革许多启示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主题。

1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有四点启示:

15、根据当今西部乡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扰,对我国教育由“计划经济”中的教育向“市场经济“中的教育转化中遇到的困惑,对现代教育中“主体价值观”与"工具性价值观”追求的理性分析等几个方面的论述,联系目前"新课程理论“的现实要求,凸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目前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强调了恰当的“评价导向”的重要保证作用。

16、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17、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1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19、“教学合一”教有所成。

20、(一)、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二)、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21、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宝贵遗产中,很多思想和实践对当今我国乡村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联系当今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得出其思想与当今现实要求有高度的相似性。

2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23、挖掘中国民族特色的学前课程。学前教育的对象处于生长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教育课程应当基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发展观,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考虑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2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25、陶行知的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6、(四)、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28、对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我国应当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师资,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于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区域,则应当首先考虑继承和沿袭民族的传统。

29、国外儿童教育家的思想中有很多先进且合理的成分,如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的教育、“儿童自己发展自己的儿童观”、在幼儿园中实施“混龄教育”以及认为“工作”能使儿童恢复到正常状态;

30、福禄贝尔极其重视“家庭教育”,设置了一整套“恩物”,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自己,表现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他和蒙台梭利一样,都提倡“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认为人的教育应当按照人的本性连续、协调地促使他们各方面得到发展。另外,还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的思想等也包含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现在教育的启示

31、(三)、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要手脑并用、手脑皆强。只有手脑结合的人,才能不与生活、实践脱节。其次,学生应对自己学识能力深切了解,要多留心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

32、陶行知提出,对于农人、农村要怀有深沉的“爱”,这是乡村教育工作的动力之源。“工业主义教育”对乡村人才的“虹吸效应”是巨大的。谁来“拯救”乡村教育,是乡村教育改革绕不过的话题。陶行知指出,欲抵制“工业主义”的咄咄逼人,乡村工作者唯有靠坚定的意志、坚强的信念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逆水行舟”,才能蹚出一条新路。于是,陶行知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即对中华民族、对农民的深沉的“爱”,一种不去追求奢侈、甘于寂寞奉献农村的精神,并以此作为深入农村、扎根田间的工作动力。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三周年之际,陶行知饱含深情地说:“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他爱农人,与农人共鸣,从最多数最不幸的人出发,他的目光,没有一刻不注意到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全体。

33、启示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主题。

34、“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35、二是“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对象和办学方针。它也有多层含义:打破围墙、面向社会的大环境办学、打破“鸟笼”利用社会的或环境办学。

36、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7、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方法是“教学合一”。他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段话说明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一味地赶进度是无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懂得多少再去判断如何教、教多少。

38、继续在借鉴学习中发展学前教育。在教育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发展学前教育离不开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39、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40、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1、一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论,它包含三层含义:以生活为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共生活而发展。

42、给予我们的启示:

43、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贫助教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44、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一生教育实践的结晶,是在批判吸收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体系,是其教育思想一以贯之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

45、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46、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儿童学习和接受本民族的风俗,更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有助于国家民族的不断兴旺和发展。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