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第几回

1、要提倡顾全大局,反对只强调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的做法。

2、作为领导要顾全大局,不能只顾本单位的利益。

3、我们应顾全大局,不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4、我们要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5、[释义]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6、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营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7、灵帝见张让等人所为很是顾全大局,于是想要温语慰留,叫他们安心守职。

8、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明正军纪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忍痛割爱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念旧情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6.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恨己不识人7.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悔莫及8.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君无戏言扩展资料: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顾全大局释义: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用法:多指照顾国家、民族、政党、组织的根本利益。一般作分句。结构:偏正式。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

9、许多爱国人士义愤填膺,对这样的顾全大局发表慷慨激昂的意见,甚至谩骂中国胆怯懦弱。

10、就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时候

11、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12、为顾全大局,严小梅必须放弃个人的一切荣辱得失。

13、生活中,我们要把自己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事事顾全大局。

14、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

15、(按)此论所据,见《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朗素与谡善(街亭之败)谡逃亡,朗知情不举......免官还成都......”。又同书《马谡传》:“(街亭之役)谡为郃所破,士卒离散,........谡下狱物故。”

16、在处理公司事务时一定要记得顾全大局,不要因小失大.

17、顾全大局

18、事情简介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2、背景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19、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2.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4.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5.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6.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7.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8.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9.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10.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11.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12.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13.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14.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20、答: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概括如下

21、我们考虑问题,做事情都要顾全大局。

22、中国美,中国乐,务实务远勤创新。站得高,看得远,顾全大局向前进。听其言,观其行,能言善行贵在行。宠不喜,辱不惊,宽宏大量真诚信。

2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因为马谡失守街亭

24、只要是工作的需要,他都顾全大局。从来不挑肥拣瘦。

25、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要为私利而争斗,而要顾全大局。

26、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争论无益,忠恕是从。

27、这些滥官污吏,全不懂得顾全大局!把老子整倒了,桃花庄的改革也就夭折了。

28、为了顾全大局,他放弃了自己的方案。

29、顾全大局讲政治,公正理财讲党性;严于律己讲正气,争创一流讲奉献。

30、俱乐部为顾全大局,减小联赛期间的震荡,顺坡下驴让巩晓彬回归重新执教山东队。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第几回

31、为自我提升,故要眼光要远,脚步要近;为顾全大局,故要求精求全,瞻前顾后。

32、是诸葛亮率领的蜀国军队对魏国进行的第一次北伐战争。

33、情况紧急,现在只能丢盔卸甲,以顾全大局了。

34、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35、遇到误解时,为了顾全大局,他只好委曲求全。

36、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37、马谡在失街亭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38、但是,同书《诸葛亮传》有“戮谡以谢众”的说法。《三国演义》就是抓住了这句话,编成了故事。

39、三国时期,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任命参军马谡前往,临行前再三嘱咐:“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守,我军必败。”并具体指出“靠山近水安营扎寨,不得有误”。马谡不遵将令,改变驻地,街亭失守;幸有赵云相救,马谡才得逃脱,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喜马谡才能,但先立军状,斩不能赦。为严明军纪,诸葛亮决心挥泪将马谡斩首,以示惩戒。自己因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40、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4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解析

42、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违反军令,在山上扎营;曹魏名将张郃乘机切断水源,掐断粮道;蜀军军心涣散,不战自乱;曹军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让街亭失守,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做到令行禁止,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

4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

44、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45、成为好销售的必要条件:团结周围一切力量;对人和事有着明晰的判断;能够事事顾全大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想问题?

46、我们要坚持真理,顾全大局。

47、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48、[结构]偏正式。

49、事情简介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2、背景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3、发展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蜀大军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结果,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4、结果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50、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51、与马谡关系很好的向朗(向宠的叔父),在马谡潜逃后,因知情不报而被革职,无所事事达二十年之久。

52、能容忍眼前的侮辱,放下架子,顾全大局,这叫厚。李宗吾

53、也有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5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第一次北伐回师后。

55、[用法]多指照顾国家、民族、政党、组织的根本利益。一般作分句。

56、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概括如下

57、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造句

58、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59、诸葛亮用马谡守最重要的关口街亭,但马谡因为战术错误,痛失街亭,造成诸葛亮的整个北伐失败!诸葛亮非常喜爱马谡之才,但为了整肃军纪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60、乌兰夫同志在经受磨难时,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处处顾全大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第几回

61、顾全大局。

62、诸葛亮斩马谡后面两章是,九十七章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九十八章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阵仓武侯取胜。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