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开私学

1、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三大贡献:

2、及到汉武大帝独尊儒术,孔子教育从此独占敖头至近代……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及其他弟子的思想对我国教育界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论以及辩证思维的方法,给了后人很大的启发。所以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学校也加大了对孩子们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的确,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都会用到孔子的思想及其弟子的言论。真的很佩服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所做出的贡献。

4、民办学校

5、那时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西周日趋衰落,礼崩乐坏。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原来西周的官吏到各诸侯国去谋出路,各诸侯国甚至各卿大夫的私门需要士为他们服务,争相养士,士的出路渐广,于是出现了“士”阶层。

6、第五,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等方面有辉煌的成就,私学的产生促成了一大批教育思想家的产生,形成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高潮,不仅《论语》、《孟子》等著作中包含深刻而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经验,而且出现了像《大学》、《学记》等许多教育专著,对后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确立了我国教育在世界教育史方面的地位。

7、私学既是由私人(或民间团体)办理的学校,从而表现出许多与官学迥然而异的特点。

8、这个人就是孔子,他最早实行私人办学,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zou邹)邑(今山东曲阜)人,...

9、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0、)原因:

11、第三,使教育内容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教育内容上,打破了西周“六艺”教育范围,各家都可以自己传授自己的政治、道德观点和新的知识、技能,培养了各类人才;

12、错误。孔子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3、第二,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首创有教无类,并在私学中付诸实践,成为当时各家私学一致遵循的原则。教育对象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平民,使学校教育和人才成长的的基础更为广阔,也为学术的广泛传播拓宽了道路。

14、前两天孩子刚开学,刚进入初一,所以在孩子开学以前就辅导孩子语文,以为从第1课开始,但是孩子开学以后说他们是从第11课开始的,11课刚好是论语。大家都知道论语这部著作融汇了孔子的很多的思想观点。这充分说明了孔子为我国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现在语文考试也做了一部分调整,就是论语的考点增加了很多,尤其是文言文。

15、文化上: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4年)是社会急剧动荡时代,官学衰废,奴隶主贵族子弟享有世袭特权,不需学习也能成为统治者,这样原来的官学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官学名存实亡。

16、③士阶层的出现。

17、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整理古代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广收门徒,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从我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看,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思想和言论,其源头大多可以直接追溯到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18、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19、孔子教育注重身心修养、品性修炼、行为操守,三者合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家教育。强身健体是孔子的主张,琴棋书画是孔子的主张,忠孝仁义是孔子的主张,知天知命是孔子的主张,修身修心修行是孔子的主张。

20、常言道“每个猴有不同的拴法”,意思是不同的事物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待。老子在教育过程中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重点也有所不同。聪明的、迟缓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心灵脆弱的,家境好的、家境贫穷的,擅长天文的、上传学术的....每一种学生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才有后世熟知的72贤人,才有万人敬仰的儒家大圣们。

21、①生产力的发展。

2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政治改革。这种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是私学产生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23、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虽非私学的首创者,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在学术上各家有长短。

24、身心行合一

25、第四,在教育方式上,私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而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求学为动力基础,办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26、大家都知道孔子不仅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政治家,也是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一个创始人。孔子的主张当中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并学习。

27、孔子构建了政治思想体系。他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28、第一,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的旧传统,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较独立的社会职业,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随处讲学,学生也可以自由择师。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密切的联系,改变了官学死板僵化的风气,推动了古代学术的发展,培养了不少有贡献的学者和治术人才。

29、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主要贡献分为3个方面

30、孔子开办学堂,是民办学校、民办教育的开端,以后的私塾也逐渐形成。随着后来科举制度的设立,学习逐渐成为普通家庭可以企及的事情,通过读书登上仕途、改变命运也变成现实。而这一切的开端就要归功于孔子。所以,国学教育参拜的第一人就是孔子,国学文化的第一人也是孔子,教师的鼻祖也是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开私学

31、孔子在四处寻明君而屡次失意后回到故乡在学生的帮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32、孔子的私学教育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当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不是第一个开办私学的,但他是第一个把私学办的比较有系统有规模的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可算是中国开办私学第一人。

33、儒家经典并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并不是简单地纲常伦理。我们现在了解的儒家思想是被人为修改过的、刻意简化后的东西,是封建统治者摘取对他们通知有利的东西。真正意义上的儒家思想、孔子教育是非常全面、非常高尚、非常有实操性的。

34、私学是由孔子首次建立的

35、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个性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对于后世教育工作启发甚大。

36、以往的学校都是官办学校,教育仅仅是贵族人独享的权利,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出生不行、没有背景、没有钱财,想上学几乎是不可能,文化教育集中在贵族人手中,普通百姓很难有获得基本教育的机会。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普及率非常低,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文盲率都可以看出来。

37、二、意义:

38、一、私人讲学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39、并且,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切实践行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点最为难能可贵,没有受到官场的诱惑,没有受到官员的怂恿,也没有为了仕途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40、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41、春秋时期,封建私有制逐渐代替了井田制,促进了奴隶制的解体。

42、总之,孔子为我国教育界梳理楷模,孔子的思想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学习真正的孔子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意义重大。

43、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44、其次,社会上不少人为了求得经济上、政治上的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士”作为一个文化阶层受到了各诸侯国的重视,养士之风盛行,掌握知识的庶民便有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私学的创办人又都以各式“治国治民”的方案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5、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和“宜同资教”并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束缚

46、私学到春秋末期进入初步繁荣阶段,各诸侯国为了扩张其势力,搜罗人才,出现了培养士的私学机构,私学随之兴起。

47、士的培养也就成为迫切的要求,私学便应运而生。士阶层中出现了各种学派,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各个学派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才,向各诸侯宣传各自的主张,求各诸侯采纳,以扩大政治上的势力。

48、儒家的教育体制在民国之前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满清时期中国派出了第一批留洋学生,才有了真正能面对世界的一批精英,之后洋学堂遍布全国各地,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几乎同时在中国遍地开花,对儒家应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早有定论。

49、孔子在教育上最突出贡献:一是面向全社会,敞开办学,使教育走向全民……二是突破官家教育体系,这在封建体系下,提高整体中华文化素质功不可没……三是注重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四是突出人的特质,结合人的不同素养培养人才……总之,孔子教育思想、体系,在今天看来都是超前的……

50、孔子与弟子们时常进行对话,以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知识。这对后世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51、②官学衰落,学术下移。

52、(1)私学兴起的原因

53、孔子的行动力很强,其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深入社会,与二千大几百年后毛主席的主张本质何其相似仍尔——那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主张不读死书,走向社会实践……设置的课程是“礼、乐、射、书、御……”因此,才有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54、与此同时,师者父母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会不会教的老师。有教无类便是强调对所有学生负责,要有仁爱之心、慈爱之心。不能因为学生慧根不够、学生家境不好就不耐心教诲。老师就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都有权利获得最好的教育。

55、总之,私学的产生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大的变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私学取代官学,依靠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来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也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

56、(1)首创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促进了文化学术下移。孔子面对春秋末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前提出发,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收授弟子3000人,贤者达72人。

57、在此之前都是只有官学

58、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经济形势的变化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熟。

59、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60、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开私学

6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商周以来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开民间办学之风,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以教育为其终身事业的文化工作者。

62、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63、(2)重视教育,论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孔子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要“先富后教”。孔子主张道德教化,认为这能起到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天赋大体相等,环境习染造成了个体的差异。他还对学习能力进行了区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4、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影响,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无出其在者……

65、孔子是影响人类进程的100位人物中排列居于第四位的人物。孔子对中国的教育贡献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66、私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的变革。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

67、很多传统技艺、传统经典、传统流派都有这个特点,中医也好、曲艺也罢,都讲究因材施教,都讲究因人而异。

68、我们说了,孔子在其时代,不遗余力去宣扬其政治的,文化的,教育……的主张,其中最为成功者,当为办教育,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69、而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是其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社会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私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逐渐扩散到民间,掌握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同时也有了可供学习的材料。

70、扩展资料:

71、(一)经费和师资1.私立教育经费基本为自筹,但也不排斥官方资助。早期开办私学的代表人物孔丘,招收学生的条件很简单,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①。魏晋南北朝时,儒家私学有的要求学生兑资入学,有的酌收束修,有的接收帝王的"资给"或"馈赠"。元代庙学多为民间捐资或集资兴建、维持。历代书院经费来源有的是政府拨给的,有的是私人筹措、捐献的,有的则是通过"学田"自给自足。到近代,新式私学的开创者多为地方绅士或文化名人,其办学经费多与工商业有关。如张謇创办通州师专,马相伯兴办复旦公学,张伯苓、严修开办南开学校,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和一个规模恢宏的学校网等。现代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和育才学校,也主要是通过募捐、集资等形式来解决办学经费。

72、主张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