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的名句

1、这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一首立冬诗。

2、野望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3、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4、千古名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5、薄暮:傍晚。薄,迫近。

6、仇远诗作,大多是写景咏物,也有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仇远对于“郊寒岛瘦”的孟郊尤为推崇,作诗风格受其影响颇深,其诗可用一个“清”字概括:诗语清新,诗境清冷,诗风清瘦。这首诗同样具备这样的诗性特征。

7、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8、野望的名句

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0、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11、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3、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4、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15、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6、沈佺期勤于诗歌创作,作品颇丰。他的五言、七言诗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唐代著名诗人宰相张说,对沈佺期的五言诗极为推崇,视为自己学习模仿的典范。《独不见》,是沈佺期的一首优秀七言诗,曾被一些人视为初唐七律之第一。在此,不妨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名作:“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17、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18、二、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王绩在东皋之地远望到的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看似普通至极,没人不会明白诗人所言之物。可细观之,方觉气象之浩然,棵棵树木都是一色,那便是“秋色”。

19、扩展资料:

20、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

2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2、沈佺期,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后迁居至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

23、宋之问的诗作,长于五言。时人评价,在这方面“其时无人能出其右者”。在七言律诗方面,宋之问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新体制。宋之问的诗作颇丰,传世也较多,其中不乏情感深沉细腻、意味悠长的佳作。“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首《渡汉江》,是宋之问的经典之作。诗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虽然乍看很直白,但细细读之,方觉回味无穷,实为千古之名句。离别故乡那么久、思念之情那么强烈,但在临近乡里之际,遇见路人都不敢打问家中情况了。

24、三、何谓秋色,它是树叶凋零,由充满生命意象的绿叶转瞬而成萧瑟凄凉的黄叶,小风袭来,一阵阵地从树上飘落,纷纷扬扬回归大地反哺母体。自然界的秋色是美艳但又凄冷的,生命的匆匆不仅是那一林树木,人也无法回避。

25、总体而论,“沈宋”的诗作,格律严谨周密,对仗贴切工整,音韵明亮流畅,词语精致考究,被诗学界公认为唐代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性诗人,在唐代诗歌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6、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27、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28、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29、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

30、野望杜甫中的名句

沈佺期的名句

3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⑺。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3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33、《野望》的名句是哪句

34、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5、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36、四、自然的秋色对他是一种心理暗示,可他依旧站在那里望之,难道不是内心挣扎与惋惜的陈述?自己的志向还未实现,可岁月不待人,如今望见的是秋色,落辉。一个“皆”字,一个“唯”字,描绘的是秋色之深,落辉之广。

37、庭院中的树,经不住寒,随着秋风落,如今枝头稀稀疏疏的挂着几片残叶,半青半黄,有初冬的风骨,不畏严寒,北风呼啸,我亦然,屹立枝头

3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9、《野望》王绩千古名句

40、《立冬即事二首》(元:仇远)

41、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42、诗人方回在仇远四十一岁时说:“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为诗,晚乃渐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余。”可见仇远作诗之勤,目前尚存625首。

43、作品名称:《野望》创作年代:初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王绩原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

44、【译文】

45、立冬时节,凛冽的寒风伴着细雨纷纷扬扬飘洒下来,时令已过霜降半月,清晨草末之上,有微霜几许,雨落下来,霜雪融化,不见霜,却更生凉意。

46、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47、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48、“昔人已乘黄鹤去”给人无限的遐想,这是这首诗的妙处。原诗:《黄鹤楼/登黄鹤楼》

49、立冬时节,细雨生寒,尚未有霜;庭前落叶,半青半黄,风中翻飞。这是写“立冬之寒”。一则因为细雨,二则因为落叶。细雨生寒,而落叶知寒。“细雨生寒”,是触觉描写;“木叶青黄”,是视觉描写。这两者都写出立冬独有的气候特征,概括性极强。这两句大抵脱胎于沈佺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之诗境。

50、【原文】

51、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52、在初唐诗坛上,有两个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唐代律诗的成熟定型,做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这两位诗人,一位名叫沈佺期,另一位名叫宋之问。在唐诗的语境中,这两位诗人,习惯于被人们并称为“沈宋”。比较巧合的是,这二位还是同榜进士同学,于上元二年(675年)一同金榜题名。由于这一年是农历乙亥年,也被称之为乙亥榜。

53、野望的诗句

54、五、独自站望观景,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辽阔不言而喻。可又展现出他的骄傲与高贵,即便秋色,落辉围绕其间,但我心依旧,永不违背本心的那份执着。这一切虽然是生命将终的悲苦,可他看到的仍是一种境界的辽阔与无限。

55、杜甫的这首野望貌似没有名句王绩的那首倒是有你可以看看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56、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扩展资料: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至于古人说的”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的形式实际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包括李白的《鹦鹉洲》也是效仿,但是前者与后者都输在”气“上。另外”黄鹤“这一意象远比龙池和鹦鹉要开阔和深远的多,虽然后来李白终于找到了《登金陵凤凰台》的“凤凰与之抗衡,可惜输在: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再一临摹,便成窠臼。”

57、唐代:王绩

58、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59、这也是与杜甫《登高》的区别之一,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完全现实主义的作品,而黄鹤楼因”黄鹤“而令人产生的联想充满了李白式的浪漫主义色彩。

60、一、诗《野望》中的名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沈佺期的名句

61、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62、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译文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63、此时距离小春,已无太多日子;何处早放的梅花,幽幽传来一绽香。这是写“立冬之美”。一则因为小春将至,二则因为梅花传香。前句与雪莱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立意一致;后句脱胎于林逋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小春日近”,是从想象的角度描写春日可期之美;“梅花绽香”,则是从嗅觉角度描写立冬之美。

64、昔人已乘黄鹤去“给人无限的遐想,这是这首诗的妙处。

65、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

66、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67、宋之问,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氏。还有种说法称,他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进士及第之时,宋之问二十有三,也属比较年轻的科举胜出者。

68、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6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0、此诗写在立冬之日,细雨飘落天气寒冷,庭院中的树叶也发黄了。冬天来了,春天也不远了,到郊外走一走,已能稳到梅花的香气。冬雪离不开寒梅,两者相辅相成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