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文艺作品

1、接着分三个层次赞颂黄河:赞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滋润。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地域宽广,泽及众生,并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2、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3、此外,通过文艺创作、科普讲座、影视传媒等多种形式,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黄河文化,形成社会各界对黄河文化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4、延伸内容:黄河文化的宣传方式与途径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宣传;也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活动、讲座等形式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黄河文化。

5、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6、歌曲名《松花江上》,通过写家乡的美,衬托如今被日本鬼子侵占的悲伤心情。

7、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

8、随后,剧协七队”被改编为“抗演三队”。同年9月9日,“抗演三队”在光未然的带领下,从武汉出发,奔赴西北。

9、抗日战争时期,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10、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1、宣传黄河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这首歌与《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成为激励国人抗战决心的有力武器!

13、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1940年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14、一九四三年文艺工作者冼星海创作了歌曲《黄河大合唱》。

15、年1月,诗人光未然从敌占区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黄河颂》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16、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17、宣传黄河文化非常重要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

18、《黄河颂》创作背景

19、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20、黄河大合唱。

21、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他代表作品有《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文艺辩论集》等。

22、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23、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绵延悠久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但现在很多人对黄河文化并不了解,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24、此外,黄河文化还涵盖了丰富的地理、历史、民俗、艺术等多个方面,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视野。

25、轰鸣的壶口瀑布,黄河两岸雄起的山川,抗日军民英勇的身姿,都使光未然兴奋不已,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诗人与作曲家的心灵开始契合”,20世纪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开始孕育。

26、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处于抗战中心的武汉,涌现出很多抗日救亡宣传团体。

27、因此,在不同的平台上组织宣传黄河文化的活动,或者撰写小文章进行推广,无疑能够带动更多人的关注和反响,进而推动黄河文化的广泛传播。

28、宣传黄河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底蕴,也有利于推动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

29、创作背景

30、~2002.1.28)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关于黄河的文艺作品

31、歌曲鉴赏

32、《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是:

33、延伸内容:黄河文化不仅仅是古代历史文化的积淀,还包含着当代的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

34、诗人开篇就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直接揭示黄河形象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点明“歌颂黄河”这一主题。之后是“望”中所见,描绘了黄河波涛澎湃、“浊流宛转”、浩浩荡荡的气势。

35、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涌现出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热血歌》《毕业歌》《前进歌》《五月的鲜花》《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等。1936年秋,在西安任省立二中国文教员的张寒晖创作了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唱到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人们争相传抄传唱,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热泪盈眶地高唱这首思乡怀亲、驱寇救国的抗战歌曲。

36、如果能够宣传黄河文化,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喜爱黄河文化,不仅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37、通过宣传黄河文化,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

38、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十二把镰刀。

39、《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松花江上》,电影《风云儿女》等。

40、宣传黄河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41、另外,黄河文化也可以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42、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43、因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44、《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45、这部音乐作品就是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影响最大、人们最熟悉的是《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起伏跳跃的旋律,令人振奋的呐喊,都刻画出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外敌的民族气节。

46、黄河大合唱,还有黄河颂

47、九一八。二月里来。

48、年10月30日,受周恩来、郭沫若的派遣,光未然率领抗日演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壶口下游东渡黄河,奔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民主根据地。

49、在这样的形势下,光未然与何伟、周德佑、胡丹沸、赵辛生等十几位好友在“拓荒剧团”的基础上,吸收了上海、北平等地的部分流亡学生,于1938年初组成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移动第七队”。

50、《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51、因此,宣传黄河文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可以讲述黄河的古代历史和传说故事,也可以介绍现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内容。

52、年初,“抗演三队”渡过黄河,并在同年2月到延安。光未然受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染,创作出组诗《黄河吟》。

53、《黄河颂》赏析

54、黄河大合唱,保卫延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5、宣传抗日,民族解放,振奋精神,保卫家乡,是一个爱国的文艺作品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