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三者的区别

1、当去思考“道”时,它从一个巨巢中生生不息,于是万物生,当去感受它时,天人合,于是万物静。道是宇宙最根本的力,它无时无处不在,它超越时空,即在变又不变,若一定有规律则“大道至简”。

2、装束上区分,佛像的身上,没有任何装饰,很简单的衣服,并且头上有发髻,像葡萄串那种(阿弥陀佛,罪过),通常形象上很庄严。而菩萨的塑像,身上装饰华丽,有宝石簪缨等等饰物,是常人的装束,很像古代的贵人。而罗汉和现代的出家人形象比较像,又根据得道方式及技能不同,分为很多形象!

3、(3)世界观的区别

4、太阳和月亮的关系,阳阴互补关系。

5、境界上区分,小乘讲佛,一般是指释迦牟尼,大乘讲佛,十方三世都有,如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佛教最高高境界。菩萨修行上是自觉和觉他,没有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而罗汉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经断除!境界低于佛和菩萨!

6、道家文化--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促进自然和身心的统一,就是天人合一,物我和谐。

7、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8、老子与释迦牟尼早已远去……他们的信徒又分了许多派别。为什么会产生诸多派别?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呢?只能心照不能宣

9、那么物质是怎样来的来,天,地,高山,流水,四大就是:地,火,水,风这样是怎样来的来。

10、儒家文化--不断精进修习来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和谐

11、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12、(2)价值观的区别

13、二是做人标准: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对于做人标准要求很高,共九点,仁是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礼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智同知是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恕是指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指与人交往中的老实忠厚,孝是对父母的尊重,悌是对兄长的敬爱;道家文化悟道法,淡泊名利,道是道家文化的核心,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世界本源,天地万物都有道而生,同时道也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相互转化都是由道完成的,只有领悟了道,才能更好的顺应自然,另外,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是利用了转化思想完成的,淡泊名利,不争也是争;佛家文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家文化中,因果轮回观深入人心,做善事有善报,干坏事便要尝坏果,所以佛家倡导信徒慈悲为怀,多积善果。

14、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15、再来看这几句文字,就易容懂了些。得道就是“觉明”实际上那有什么得到呀。

16、菩萨是只达到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觉行圆满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

17、一文化主旨:是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道家文化遵循规律的文化,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文化;佛家文化无私奉献的文化,佛家思想中蕴含了慈悲和福报论,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文化。

18、佛家文化--相由心生,心中即世界。

19、佛家认为这样物质都是这那个“功能”也就是“觉明”就产生出来的。是妄相。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世界只有那个“觉明”才是永恒的,就是佛家说的“如如不动,不增不减,遍满十方,脱生离死。”

20、区别有三:

21、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22、物质世界的本质是“虚空”的。是人的本性产生的“认识功能”就是佛家说的“识”,眼看,闻听,味觉,触感,意想,法生,是六识。但是人有第七种“识”还有高最境界的第八种“识”就是“般若”

23、“我”在那?什么才是我?佛家说人所以能认识这个世界的功能,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心”。那么这个功能才是“我”,肉体不过是这个“认识功能”所产生的一种认识。佛说“觉”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觉明”就认识到每个人所以是人,是因为有了这个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功能,这个“功能”无形无体。象虚空一样都又不是虚空。那么“明觉”就是众生认为自已,看到的,听到的,思考的都是明明白白的感观到了,这就是“明觉”也就是众生迷昧的根源。

24、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25、一块石头四个面告诉你,儒释道同心同源,红旗代表政府,都要听党的话,

26、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自然界规律。

27、佛就是道,道就是佛.非水火不融,实仍空无一物,连这种”空无一物”的认识都空掉了的境界,连这种空无物的认识都空掉了的境界都空掉了.

28、佛有了“般若”就脱离生死了。进入了生命,宇宙,思想的本真。也就是佛语的“如如”“真如”

29、佛教的禅宗主张“见性成佛”,而并非一定要“出家”或者长期苦行曾似的修行才能脱离苦海;换言之,禅宗是主张“悟”的;只有“开悟”,才能“识自本心,见之本心”而成佛。

30、佛家非常详细的说明了,物质,思想,意识,等等是“空”

佛家三者的区别

31、儒家道家佛家三者的区别是: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修行。

32、(1)面对社会人际的区别:

33、佛,佛陀的简称,意思是: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觉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34、佛道一家的思潮是从晋朝开始的。最初这么看的原因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一段时间,是以道教的一个分支的形式出现的,而且,佛教的教义最初也是借用道教的宗教概念加以解释的。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人认为佛道一家。

35、儒家讲究的是入世和顺从;道家讲究的是出世和淡薄(名利);佛家讲究的是报应和因果,这三家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修行。

36、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37、“空”是佛家用来说人的。人是什么,手是人吗?思想是吗?如果说手是人,那猪足和手有什么差别。思想才是人的本质吗?我们看书会想,如果没有书,想不是就没有了吗?那我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38、佛道一家在哲学层面进行论述的时候,应该在明朝中叶开始的。这个时候,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因为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儒学已经分别进入佛道两个宗教,或者说,佛教和道教分别汲取了儒家的一些理论,成为自己的教义核心。这种改造的结果使得一些人认为,佛道两家实际上在修行最终目标上没有什么区别,是一样的。

39、佛家说这个世界物质的一切都可以分下去,用现在科学观,就是“分子”,“原子”,“夸克”佛家说这是“邻虚尘”就是小到无限度的连近虚空,就是数学上的无限小。也就是说物质都是由“无限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个科学现象就出了一个“哲学难题”就是用无数个“虚空一样的无限小的微粒”组合成了物质世界。佛家说问:那要多少个“虚空”才能组合出一个“苹果”,人真的是吃了“无数个虚空”就饱了。

40、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关系,儒家是人文主义,制度众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道家是规律主义,侧重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

41、三者代表的含义不同:(1)、佛代表的含义: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2)、道代表的含义:“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是“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意识分为意和识,意就是思考,就是基于概念达成目的的过程,识就是感受,就是诠释概念的过程。

42、说我要让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正真认识而消灭无明,度达圆觉的大光明境界.众生得到达这种大光明境界了,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吗?不是的,没有任何所得.因为那大光明境界就是”空”就是<清静经>里的”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

43、儒家是伦理学,道家是辩证法。

44、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45、不过佛道两家从最开始的水火不容到后来的互补,又洽洽证明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与同化功能;说白了,现在中国流行的佛教,已经和“原汁原味”的佛教相差甚远了。

46、(4)人生观的区别

47、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48、明白了这此,就要去理解“道佛”两家的出世思想,来众生造福,这点佛道两家有分歧了。

49、应该说,这三家都是从明心入手的。儒家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家有“守中”,佛家有明心见性。区别是:儒家和道家不如佛家彻底,但不是说佛家任何一个高僧都比孔孟老庄厉害。

50、罗汉和菩萨和佛的区别是:三者之中佛的境界最高,已功德圆满;菩萨次之,罗汉是最低的。

51、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52、入世与出世的关示,对立统一关系。

53、(3)、禅代表的含义: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54、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所以佛的成佛,道的得道都是一无所得.进入了佛家的圆觉之境,道家的清静之地.这二种认识都是人间异名罢了.

55、印度的和尚在中国好念经。中国的道教只能隐身终南山。中国人跪拜了几百年外国宗教,还没跪够,已经脚软站不起来了。中国人已经不拜自己的祖宗拜外国阿三的神仙了,太可怜,太自卑,中国已经世界排行第二了,还不相信自己,非要相信印度。

56、佛家文化--无私奉献,舍我其谁,实现人生价值

57、只是受语言束缚,无法直通。

58、在中国大陆以及港台和东亚流行的禅宗,就是印度佛教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保留了佛教的“硬核”,又增加了中国文化特色。

59、三者有2点不同:

60、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佛家三者的区别

61、这样的比较很多,很多,各人自已去领悟比较好。

6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灭佛”运动,其中外来的和尚与本土文化的不兼容,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63、三者的所存在的教派不同:(1)、佛存在于佛教。(2)、道存在于道教。(3)、而禅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64、罗汉全称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