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的人物素材

1、道尔顿是英国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身贫寒,生活条件恶劣,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15岁时便离开家乡自谋生路,在给一个学校校长当助理12年里,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铭激励自己。

2、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3、这个被赏识的神童由于没有勤奋而一事无成,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也更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教训:要获得成功,勤奋是关键。

4、尽管差点丢了性命,但吴运铎并没有放弃。养好病之后,经过不懈努力,吴运铎最终凭着一只手和一只眼造出20万发炮弹,有力地支持了抗日队伍所需的炮弹供给,为抗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5、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在煤矿上班的吴运铎天天参加中国共产党举办的抗战讲座,满怀爱国情怀的他立志抗日,报效国家。刚开始,吴运铎跟着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忙张贴《新华日报》的报纸,宣传抗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革命思想逐渐在吴运铎心中生根、发芽。1939年5月,经过慎重考虑,正式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

6、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7、少年童第周

8、后来,吴运铎被组织安排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机械所,负责枪炮的维修工作,军工生涯由此开启。在那里,吴运铎在军工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国枪炮大王的传奇故事由此开启。

9、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

10、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吴运铎发现,生产迫击炮弹最难的并不是所谓的结构和弹壳,关键环节是找到起爆所需的雷汞。制造雷汞的原料是硝酸和水银,但当时新四军的物资极度缺乏,既找不到雷汞,也没有足够的硝酸和水银生产雷汞。

11、水滴石穿

12、一日,吴运铎正在忙着维修一把失火的步枪,负责送信的同志火急火燎地把一个迫击炮弹送到吴运铎的手上。吴运铎接过来一看,只见迫击炮弹只剩下一个空壳,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信。原来,新四军在前线杀敌,战事陷入焦灼,可炮兵连却时常出现炮弹紧缺的状况,甚至可以说是无炮弹可打。为此,前线特地来信请求吴运铎抓紧研制生产这种迫击炮弹。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吴运铎明白片刻都拖延不得,于是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之中。

13、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14、经过艰苦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28岁时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创立了倍比定律和“道尔顿原子学说”,提出了原子量表。他的杰出贡献,被恩格斯的高度赞扬为“近代化学之父”。

15、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6、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17、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时分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

18、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陈老师严肃地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他太辛苦,太勤奋了!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19、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20、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21、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仅有4岁就挥笔成诗,但他并没有下苦功夫,整天游手好闲,到了十几岁时就跟常人差不多了。

22、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23、吴运铎定了定神,深呼一口气,拿着钳子继续挖,可就在钳子轻轻碰到雷汞表面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听得手中的雷管“砰”地一声爆炸了,原来旧雷管并没有被水完全的浸透。一瞬间,吴运铎左手的四个手指被炸没了,肉和皮肤也被炸飞了,黏在墙上和地上。泡雷管的那只脸盆顿时成了血水,四个不见的手指最后在脸盆找到了。

24、年,吴运铎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煤矿,父母是该煤矿小职工,领着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好在父母重视教育,省吃俭用送他到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学习。

25、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26、没有雷汞,就意味着无法造出迫击炮弹,没办法造出迫击炮弹,前线作战的新四军就得吃大亏。思来想去,吴运铎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旧的雷管里挖雷汞。作为军工专家,吴运铎深知这样做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性命不保,但为了能够早日研制出迫击炮弹,吴运铎早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27、“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28、一日,吴运铎拿出旧的雷管,先是把旧雷管放到脸盆里浸透,被水浸透之后,他拿出那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小钳子,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雷管口部的炸药,刚开始,他并没察觉有什么异常情况,一切似乎都进展顺利。

29、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

30、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关于勤奋的人物素材

31、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32、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