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全文

1、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2、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二、有一个楚国狂人经过孔子的车旁,大声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为什么这么倒霉?过去的不能再回来,未来的也用不着再着迷。算了,算了,现在的从政者危乎其危,你还帮他们作什么?”孔子知道又遇到高人了,马上下车,想和这人交谈,但这人竟像躲瘟疫似的赶快跑了。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6、孔子论孝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8、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9、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1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3、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1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着重讲了孝敬父母,最难的是长期有喜悦的表情。这不是一句空话,这需要内心有恭敬,才能在面上有表现,这种喜悦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是最难的。

17、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提出孝顺父母,最难做到的事情是长期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色难两个字,体现了孝的最高境界,也给我们这些为人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虽难之,也要尽力践行。

18、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

1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三、孔子心情不好,击磬玩。有一个担着草筐的人经过,听见后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事呀。”听了一会儿又说:“可鄙呀!磬声不就是在诉说没有人理解自己吗?没有人理解就算了吧。河水深就穿着衣服蹚,河水浅就撩起衣服蹚,这有什么呀?”孔子听见再也淡定不了啦,后叹息说:“果真这么简单,就不难了呀!”

21、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2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23、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学习过了。

24、《论语》记载了几处,

25、孔子论孝的经文很多,今选其一例。

2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7、学而篇原文

2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3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论语全文

31、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修养,那么礼对他有什么用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修养,那么乐对他有什么用呢?

32、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3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5、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7、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38、《论语为政篇》中。

39、一、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掉队了,碰见一个挑着锄草工具的老头儿。子路问:“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头儿鄙夷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老师?”孔子知道后,却不生气,正而八经地说:“这是隐者。”叫子路返回去讨教,可老头儿已经走了。

40、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41、【译文】

42、《论语》一书中,孔子论孝的经文很多,今列举两章如下,仅供参考。

43、《论语八佾篇》中

4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5、《论语学而篇》中。

46、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一节选自《论语·学而第一》

4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1、《论语》一书中孔子说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52、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着重讲述了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加强自己的仁德修养,是成就自己的人格的关键。

53、有子(1)曰:“(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5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6、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57、【原文】

5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论语全文

61、孔子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

6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僎,曾是以为孝乎?

63、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6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6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6、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7、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8、孔子周游列国,也遇到了不少的隐士,《论语》中记载的就有荷蒉者、长沮、桀溺、丈人、晨门,当还有其中所举的“逸民”,实在不少。处在乱世,官员、士人、贤者、能者,躲避祸乱,隐居山野以独善其身。

69、四、有一次,孔子师徒迷路了,叫子路去向两个耕田人打听过河的渡口。其中一个人问:“坐在车上的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正是,那人就不屑地说:“他应该知道渡口嘛!”子路只好去问另一个人,那人简直就是在劝说子路叛逃了:“天下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呢?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人世的人呢!”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