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用惊心动魄造句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很擅长以古诗词抒发政治豪情和革命斗志。

2、读七律长征的颈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的画面。桥下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河水拍击着两岸,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红四团的勇士们一边铺着木板,一边匍匐前进,对岸的国民党机枪声突突的响了,子弹交织着一道道火网,封锁着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突击队员们全然不顾,继续向前。有人中弹了,从几十丈高的泸定桥掉了下去,瞬间被滚滚河水席卷而去。

3、《七律·长征》是主席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原文是:

4、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5、关公战秦琼是场势钧力敌,惊心动魄的对决。

6、前线的战士们枪林弹雨中穿行,到如今,哪怕仅仅是凭吊着古战场,仍然感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气氛。

7、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8、《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写出了红军惊心动魄的万里长征

9、战士们攻城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脑海回荡。

10、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11、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以压倒一切的勇气与决心,吓跑了对岸的国民党反动派。

12、中国抗日官兵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配合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13、创作背景: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4、《七律·长征》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5、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6、战场上尸首遍野,让人看的惊心动魄,胆战心惊。

17、他们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对攻战,盟军一浪浪的攻势余波未尽,德军又如飓风般狂卷而至。

18、“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19、在一些老兵的心里,当年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20、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四十九天,最终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2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2、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地奋勇前进,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使得前方记者生出无限的敬仰之情。

23、敌我双方在中原地区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最终以我军的胜利告终。

24、战争,从来都不会使正常而富有正义的人们感到舒心愉悦,只会使他们在惊心动魄之余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25、巧渡金沙江:我军以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吸引敌军主力,再以主力部队攻打绞车渡敌军,用六只木船完成渡江任务。

2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7、飞机盘旋,炮火轰鸣,二战的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28、回想起5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老英雄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两行热泪。

2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

30、飞夺泸定桥:在只剩铁索的泸定桥边,面对桥另一边的强大封锁,我军以22名英雄突击队为先锋,强夺泸定桥,让大部队顺利通过泸定桥全歼敌军。

描写战争用惊心动魄造句

31、最后的冲锋的号角拉响了战士们心中那澎湃的激情,战士们一个一个一跃而起冲出壕沟,铺天盖地的冲向敌军的阵地,场面是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样的豪情壮志。

32、硝烟四起,目力所及之处一片狼藉,战争带来了这惊心动魄的凄凉。

33、七律长征提到两次惊心动魄战役分别是: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3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35、扩展资料

36、《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

37、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38、诗人以高度概括的语言,通过选取典型的事例,生动地写出了红军的长征途中遇到的险山恶水,以及参加的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