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是谁提出的荀子

1、荀子认为,论性必先明性伪之分。性无善恶论。

2、他在《性恶》篇中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3、战国告子的人性论观点。语见孟子告子上。从生之谓性立论,认为人的自然属性亦善亦恶论。

4、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5、这就更明确地表明荀子对“性”的界定即天生如此,不是后天学来的。

6、荀子推崇性恶论,生来懒惰是人的天性。

7、出自先秦荀子《荀子第二十三·性恶》:“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8、荀子人性本恶的原话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9、人性本恶。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10、性恶论。

11、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12、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

13、有,原话为:"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必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引之于《荀子.性恶》。

14、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恶的理论。

15、此观点始于战国时的儒家世硕,发展于汉儒董仲舒,至杨雄则提出性善恶混的著名。

16、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他认为,人性即/人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属性,具体指“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种道德心理。

17、荀子的性恶论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人性论思想,不仅在荀子哲学理论体系内部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与以往的人性论的辩驳中开启了后来的人性理论。本文试图厘清荀子性恶思想的内在理路和基本预设,在此基础上,对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加以简略的反思。

18、我认为荀子人性本恶的原话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出自先秦荀子《荀子第二十三·性恶》:“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19、战国荀子首先提出。

20、性善论。

21、没有,荀子并没有原话这么说,这是一种误传。

22、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其性恶思想也被后人认为是其法家思想趋向的萌芽。

23、"人性本恶"是荀子说的。

24、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

25、荀子强调人性有恶,需要后天教育。荀子说的不是任性本恶,原话也并没有真实讲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