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1、bìtuìsānshè

2、避退三舍,汉语成语,拼音是bìtuìsānshè,意思是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古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即为九十里,退避三舍指古代两军交战为对对方表示让步主动避让退后三舍之地,这是礼貌之举,仅此,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实战了。

4、译文: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晋文公把军队撤退九十里。

5、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争权夺利、挺身而出等。

6、春秋时,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7、tuìbìsānshè

8、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9、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10、退避三舍的近义词:委曲求全、避君三舍、望而生畏、退徒三舍。

11、Avoidfullastern

12、《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13、意思:退避三舍是指在决策面临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迅速决策退却,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人们常常将‘退避三舍’应用于各种方面,比如勤俭节约;如果在生活上,能善于‘退避三舍’,便可少走弯路,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14、“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拼音是sānlìngwǔshēn。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5、答:退避三舍的意思是:春秋时,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16、退避三舍-释义

17、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将军,他从战场上败回来,感到非常羞愧和难堪。后来,他来到了一座山上,看见了一群刻苦修行的道士,很受启发。他向他们请教战争的策略,道士告诉他:“千万不要硬拼,要退一步,给自己留下余地。”钟离春恍然大悟,回到楚国后,立即实行。果然,他的部队在战争中屡屡胜利,从此‘退避三舍’成为了一种智慧的谋略。

18、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9、分析:出处

20、意思为: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21、避退三舍

22、而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