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启示

1、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2、(一)、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二)、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3、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

4、“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5、(三)、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要手脑并用、手脑皆强。只有手脑结合的人,才能不与生活、实践脱节。其次,学生应对自己学识能力深切了解,要多留心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

6、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就有机会成功。故事中的小学生一开始考试成绩不好被批评,但是他不灰心丧气,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成绩。这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就有机会成功。

7、陶行知有三大教育理念,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反对孤立的、单独的学校教育,而是将生活和社会都视为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教育、学习、实践三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对现代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8、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9、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10、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称其为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变革。

11、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样学习,是赶不上时代,也超不过老师的。

1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陶行知从学生的一件小事中发现问题,特别等难能可贵。他给学生的第一课糖是奖励学生守时,第二颗糖是奖励学生懂得尊重人,第三颗糖表扬学生有正义感,第三颗糖奖励学生知错就改,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心知错认错,处理得多么妥当。陶行知的四颗糖分别代表着尊重和理解、信任和支持、赏识和鼓励、宽容和体贴。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13、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的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有的会显得陈旧。

14、。他说:“世上许多人被亮闪闪的金子所迷惑,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15、这些知识虽好,但只是世界上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中的一小部分。

1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7、给予我们的启示:

18、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19、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

20、同学们在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

21、陶行知的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2、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启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根点石成金的手指)。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无止境地探求知识,你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比一代强。”

23、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24、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25、这个故事的启示是:

26、总之,“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付出,不要轻易放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27、生活即教育。何谓"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针对中国教育长期脱离普通民众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批判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提出来的。

28、奖励可以激励人们更加努力。故事中的老师给小学生三颗糖作为奖励,这让他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同时也激励他更加努力学习。

29、努力付出是成功的关键。故事中的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鼓励获得了好成绩,这说明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获得成功。

30、三颗糖的故事启发:教育孩⼦不能靠“打骂”!陶⾏知任校长时,有⼀个男⽣⽤泥块砸⾃⼰班上的男⽣,被校长陶⾏知发现制⽌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知来到校长室,男⽣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知却笑着掏出⼀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我却迟到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启示

31、(四)、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这个小故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每一块糖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孩子可以学习到敢于认错的勇气,老师可以学习到教育孩子不能光靠打骂,有时候绕个弯子,也许孩子自己就明白了。

33、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34、有些同学只是死记老师讲过的知识,其实,即使你能全部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教科书上没见过吗?

3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36、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贫助教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37、“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被老师批评,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给了他三颗糖作为奖励,让他明白了努力付出的重要性。

38、第一颗是理解和尊重之糖,第二颗是信任和支持之糖,第三颗是赏识和鼓励之糖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