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原文

1、①这是一首送别诗。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①绮筵,华美的筵席。②琴瑟:比喻友情。③长河:指银河。

2、烟草,指菜花的花苞。

3、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轻轻地跨过水面。横塘路是杭州西湖畔一条著名的小路。

4、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5、春夜别友人

6、芳尘:指女子留下的香气和衣纤。

7、此次第:此诗篇章。

8、答: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

9、《春夜别友人》是唐代杰出诗人陈子昂的作品,此诗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10、远涉帖是一篇流传于古代的旅行游记

11、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12、《河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以下是它的原文:

13、(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15、(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16、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17、(3)“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诗意+意境+情感+手法)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18、负橹人:划船的人。

19、师徒远涉,道里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还,驰此,不复具。[2]

20、(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22、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3]注: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23、彼三更,广寒宫中之夜也。

24、泪如雨,心难忍:抒发作者感慨万千之情。

25、琵琶声:圆月当空,有女吟琴。

26、[2]道里:路途。里,商贾聚居处。《国语·齐》:“十轨为里,里有司。”《国语·鲁》:“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得名。两水同出秦岭太白山:褒水南注汉水,谷口在旧褒城县北十里;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眉县西南三十里。汉武帝时曾发数万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运,未成;其陆道则自汉以后长期成为往来秦岭南北重要通道之一。《

27、(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28、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9、锦瑟:古代乐器,象征华丽和高雅。

30、远涉帖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目送原文

31、(《诸葛亮集》、《太平御览》、《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32、风絮:指柳絮。

33、江上数峰青:雾霭中的桐庐、富春、千岛之山。

34、坐客:指与作者一起聚会的朋友们。

35、彩笔新题断肠句:不知名的人以红、黄、白、黑、紫、蓝、绿等色彩新作诗句,肺腑断裂。

36、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7、梅子黄时雨:指江南的春雨时节。

38、其原文的出处有些不确切,但通常被认为是唐代僧人法显所著,又称“东行记”

39、答: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40、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41、远涉帖不仅对于研究唐代史有很大的价值,同时也是了解东亚和南亚文化、风俗、宗教等方面的一部重要资料

42、一川烟草:荻芦丛中,湖水静静涵洞庭之秀。

4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西湖美景。

44、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45、闲愁,指无处发泄的郁闷愁苦。

46、全文共记载了法显从唐朝出发,沿海路向东到达日本、印度,最终到达了斯里兰卡的见闻过程

47、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48、(3)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49、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50、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地理、人物、风土等情况,成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文化和政治的重要史料之一

51、初为西湖负橹人,笑随人去波不惊。儿女共沾巾。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52、此次第,欲何言?心难忍,泪如雨。坐客近三更,思索细如发。复闻琵琶声,殷勤引向湖上曲。

53、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54、[1]《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文的题目为《远涉帖》。帖:一种文告。

55、飞云冉冉蘅皋暮:夕阳下,云彩轻柔地飘荡在蘅皋上空。

56、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谢客心,异时双阙幸承恩。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