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公私分明

1、【解释】: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2、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3、泾渭分明,黑白分明,善恶分明,爱憎分明,公私分明,恩怨分明,赏罚分明,脉络分明,眉目分明,壁垒分明,是非分明,层次分明,来去分明,褒贬分明,好赖分明,大小分明,高低分明,长短分明,胖瘦分明,苦乐分明,深浅分明,方圆分明,奖惩分明,清浊分明,账目分明

4、比喻比喻事物界线清楚,各有区别。也比喻是非、好坏界线分明。

5、【拼音】:ēnyuànfēnmíng

6、公私分明,意思是公家的和私人的要分清楚。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公是公,私是私,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对人对事都要做到公私分明!

7、参加这次比赛的队伍强弱泾渭分明,水准可说是近年来最参差不齐的一次。

8、铁面无私的意思: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

9、奉公守法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10、大公无私,公私分明,料事如神

11、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

12、【词语】:恩怨分明

13、结构并列

14、这个成语应该是秉公执法。

15、刚正不阿,公私分明,大公无私,循规蹈矩,纪律严明,克己奉公,一心为公,遵纪守法,执法必严,爱国爱民,光明磊落,坦坦荡荡,铁面无私

16、基本泾、渭:泾河与渭河,两河水在陕西境内合流。泾河水清,流入渭河;渭河水浊。泾河水流入渭河时,清浊分得很清楚。

17、在日常生活中,公私分明也能够让个人更加理性地对待和处理自己的生活,避免因为私人利益的干扰而对公共事务产生不利影响。

18、近义词:光明正大。

19、借公事来报个人的仇。也说官报私仇。

20、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21、拼音[tiěmiànwúsī]

22、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偏偏那个包文正同他也是一般的;朝廷十分信服;果然他是铁面无私。”

23、公私分明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4、愚公移山[yúgōngyíshān]

25、jīngwèifēnmíng

26、公私分明,汉语成语,拼音是gōngsīfēnmíng,意思是公家和私人的情况分得很清楚。近义词:平心而论、公事公办、奉公守法。反义词:官报私仇、弄虚作假。

27、泾渭分明

28、公事公办[gōngshìgōngbàn]

29、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2.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30、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个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不会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误解或负面印象,也能够更好地维护组织或社会的形象和声誉。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公私分明

31、公私分明名称:公私分明拼音:gōngsīfēnmíng解释:公家和私人的情况分得很清楚。出处: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歇后语:闭灯看家书

32、【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33、例句:他真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做事公道,从不以权谋私。

34、是铁面无私。

35、公报私仇[gōngbàosīchóu]

36、该成语比喻奉行公事,遵守法令。一般在句中为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37、公私分明是指在做事情或进行活动时,能够清晰、明确地区分并处理好公共的和私人的利益关系,不会因私人利益的影响而损害到公共利益或者公共形象。

38、是的,形容人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39、示例: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是奉公守法的模范。

40、公正执法,公私分明,法不容情

41、褒贬色彩褒义

42、【成语】:公私分明【拼音】:gōngsīfēnmíng【解释】: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出处】: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举例造句】: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是不容易的。【反义词】:假公济私、公私不分

43、时不我待,公私分明,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