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全集

1、卫灵公篇

2、宋代理学家“二程”与近代的思想家梁启超也持此观点。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9、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10、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全书约1.2万字,共20篇,大部分内容是孔子对于其弟子所提问题的回答,因此也可以说这本书是孔子几个弟子的课堂笔记合在一起的集子。

12、孔子说:“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4、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论语》是曾子门人讲述,由秦汉儒生编辑总结而成。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因此,《论语》成书应该在公元前400年前后。

18、解释: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19、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20、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2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2、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朋友切切思思。

25、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2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7、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8、至于《论语》究竟编纂于何时,由谁编纂,历来说法不一。

29、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知识点:“说”通“悦”意思:高兴

30、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孔子的论语全集

31、《论语》一书共有二十篇。分别是:

32、子曰:“吾十有(yòu“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为政》

33、因为在书中,除孔子外,只有这两人被尊称为“子”,并且书中记录两人的言论也比较多。

34、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论语》为孔子弟子曾子和有子两人的门人所作。

35、《论语》一书中孔子说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36、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7、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修养,那么礼对他有什么用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修养,那么乐对他有什么用呢?

38、不怨天,不尤人。

39、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41、《论语》里不仅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而且记录了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张、曾子等与再传弟子之间的对话。

42、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而依然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更加明智。

4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5、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距。

46、孔子说:“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了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4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8、公冶长篇

49、解释: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50、《论语》一书不是孔子的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一部孔子和孔子弟子们的言行录。是一部圣贤言行录,二千多年来一直是指导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圣书。

5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3、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5、而关于《论语》的成书时间,目前只能推测出一个大致的时间。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唐代的柳宗元则进一步认为《论语》为曾子及其弟子所编,因为书中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载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

58、关于《论语》的编纂者,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是《汉书·艺文志》中的“众弟子咸记之”。

59、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60、这里的众弟子,不少学者推测为仲弓、子夏等人。

孔子的论语全集

61、君子不器。

6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3、《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6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5、其博大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许多国家。

66、解释: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

67、解释: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68、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6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0、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1、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着重讲述了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加强自己的仁德修养,是成就自己的人格的关键。

72、书中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对于孔子的政治理想、伦理主张、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均有所反映,并生动地刻画了孔子和一些弟子的人物形象。

7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7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7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6、以下列举十条

77、欲速则不达。

78、解释: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79、他们收有学生,应该是孔子死后许多年了。

8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1、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8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3、另外,《论语·泰伯》篇中记载有曾子病危将死时与弟子孟敬子的对话。

84、《论语八佾篇》中

85、礼之用,和为贵。

8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7、这其中,子张小孔子48岁,子夏小孔子44岁。

88、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武伯儿子的谥号,他死于战国初期,而曾子死于公元前436年左右。

8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9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的论语全集

91、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③舍: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92、另外书中也记录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

93、《论语》刚开始在儒家经典中地位并不高,一度被称为“小经”,南宋后因为理学家朱熹的推崇而日渐成为儒家“第一经”。

9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5、综上可以推测,《论语》应该是在战国初期,孔子死后大约60年,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或者弟子与再传弟子一起编辑而成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