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谁写的

1、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2、胸藏文墨虚若谷前者是后人所写,但是出处不详。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3、“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古诗《和董传留别》,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4、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5、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6、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7、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8、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9、这句诗出自于宋代诗人苏轼写的《和董传留别》原诗句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10、是一句老话,意思是说:一个人书读得多了,气质自然出众,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一样。

11、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苏东坡所写。

12、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13、是苏轼写的,全诗如下

14、一直很欣赏一句诗:“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受书本的影响。

15、“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出自宋代:苏轼《和董传留别》。“才如江海文始壮”一句,是后人为了完整句意所加,并无具体出处。原诗:和董传留别——宋代: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16、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17、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18、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标准的写照。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这句话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可以算得上是名句了。一个常见的出处是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当时董传很穷困)次年回长安后作此诗。)  另一个出处是所谓的陶渊明一首诗:  仁者乐山山如画,  智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多数资料认为这一名句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认为出自陶渊明的则寥寥无几。我个人的看法还是应该出自苏轼。原因有二点。  其一:从两诗的比对来看。从诗的文字水平和思想内容以及众多古书所载来看,前者是苏轼所作,是确凿无误的。而第二首诗的风格虽然也想学陶渊明那种恬淡的风格,但是文字水平和陶渊明有明显的差距,显然是后人所作来假托陶渊明之名。  其二:陶渊明生活在苏轼之前,假如此句果真是陶渊明所创。那么苏轼应该不会随便引用的,就算引用也会被别人指出来的。因此从另一面也证明后一首不是陶渊明的真作。  好在他们俩不生活在同一时期,好在他们那时候没有网络,好在他们都不需要自我炒作。要是换在今天,恐怕早就分了挺苏、挺陶两派粉丝,轮番PK。最终是口水大战三百回合,还不知道能否分出胜负。

19、“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古诗《和董传留别》。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这首诗是诗在凤翔府任职期间给董传所创作的,当时董传虽然贫困潦倒但饱读诗书、积极乐观,这首诗赞许了董传的志向和预祝他皇榜得中。

20、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21、和董传留别(节选)宋代:苏轼

22、和董传留别

23、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24、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25、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因此,与书籍结伴,就能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就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