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最好的三首诗

1、唐·王涯

2、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李白《清平调》

3、晓傍苍崖,滴寒露、研朱点易

4、金茎难复见,寒露落空中

5、柳底繁阴月易藏,无端寒露泣寒螀。——景翩翩《夜坐》

6、唐·李世民

7、此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露水非常冰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8、《满江红·壬子生日》

9、出自唐·李商隐的《凉思》

10、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11、唐·李商隐

1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3、唐·李贺

14、《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5、[唐]李商隐

16、唐·刘禹锡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8、唐·白居易

19、《种莴苣》

20、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我们不能说,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21、《月夜鼓琴》

22、洧水于今寒露起,汉台依旧白云深。——王珪《刑部侍郎仕王熙仲挽词》

23、《送十五舅》唐/王昌龄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24、《清平调·其二》

25、《凉思》

2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27、叶含浓露如啼眼,枝嫋轻风似舞腰。——唐·白居易《杨柳枝》

28、《池上》唐/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29、唐·杜甫

30、《秋莺》

寒露最好的三首诗

3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32、宋·方岳

33、《有感》

34、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35、《送槐广落第归扬州》唐/韦应物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36、《相和歌辞·婕妤怨》

37、霏霏寒露湿樯竿,耿耿明星动玉湾。——项安世《夜坐怀都城》

38、《山阁晚秋》

3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0、萧瑟西风吹落叶,菊开万朵正芳菲。

41、唐·皇甫冉

42、泊岸扁舟听浪激,推窗弦月望星稀。

43、《清平调·其一》

44、鸡啼乡野临晨境,犬吠村头守竹扉。

45、《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46、唐·张九龄

47、关于寒露的古诗,例如:

48、《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49、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50、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5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52、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53、燕子归飞兰泣露

54、《暮江吟》

5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56、月白鸿声切,花寒露气多《宿西庄怀幼于》明·徐繗

57、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58、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蓝,它会唤起人们绝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59、清风泛寒露,夜久气转凉

60、《秋夜曲》

寒露最好的三首诗

61、《月夜忆舍弟》

6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63、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唐·刘希夷《江南曲八首》

64、江涵秋影雁初飞,寒露晶莹映冷辉。

65、明·胡安

66、《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67、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6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9、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70、唐·姚合

71、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王维《秋夜曲》

72、中宵寒露零,何如月不来

73、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74、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75、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76、此辈岂无秋,亦蒙寒露委

77、此句大意为:寒露来临,气温变低,露水更冷,温差变大,黑夜变长。

78、此句出自《二十四节气•寒露》,原诗为:“寒露深秋夜长天,水珠结儿百草间。荷花虽破叶千面,明日清晨采藕莲。”按传统历法,寒露是九月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也是标志秋天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千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79、《寄慈恩寺郁上人》唐/贾岛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露寒鸠宿竹,鸿过月圆钟。此夜情应切,衡阳旧住峰。

80、唐·李白

81、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

82、宋·李处权

83、唐·李煜

84、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85、《清平乐·春来秋去》

86、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沈佺期《幸白鹿观应制》

87、宋·晏殊

88、唐·许浑

89、《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90、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