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注音

1、(形声。从石,切声。本义:台阶)

2、《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姬作乐,唱新作《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chūnhuāqiūyuèhéshíliǎo?wǎngshìzhīduōshǎo.

5、yúměirén·lǐyù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7、【原文】

8、正恰似那春来滚滚的长江,东流无语.

9、砌以青玉。——《战国策·魏策》

10、拼凑捏造。

11、如:砌里搭撒(形容衣服破烂);砌合(堆砌拼凑)

12、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早已经匆匆而去.

13、《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14、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

15、如:砌词(拼凑编造不实之词)

16、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18、虞美人·李煜

19、于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汉·班固《西都赋》

2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1、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2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23、借酒浇愁。多愁善感。

24、但亡国的宫女,美丽的容颜不再美丽.

25、放置砖或石料以及粘结料(如砂浆)造墙或扶壁。

26、又草名,别称丽春花、锦被花,花有红、紫、白等色;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

27、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28、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29、应犹:一作“依然”。

30、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地更替,

虞美人李煜注音

3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2、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起舞。……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

3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词

34、xiǎolóuzuóyèyòudōngfēng,gùguóbúkānhuíshǒuyuèmíngzhōng.

3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3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8、【诗译】

39、门限,门槛

40、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唐时,非也。

41、【鉴赏】

42、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

43、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44、diāolányùqìyīngyóuzài,zhīshìzhūyángǎi.

45、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4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通:阑)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4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4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4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1、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依然华丽,

52、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53、物是人非啊,我自问该有多少的哀愁,

54、xiuqi,第一个为第一声,第二个为第四声。动词,修筑。福建语言即闽语。...海南琼山的意思。

55、“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56、小楼晚来又春风吹拂,望着明月依旧,

5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58、wènjūnnéngyǒujǐduōchóu?qiàsìyījiāngchūnshuǐxiàngdōngliú.

59、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60、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虞美人李煜注音

61、香魂夜作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

6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6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4、将灭亡的故国却不堪回首,不忍再忆起.

6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66、《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67、了:了结,完结。

6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69、愁chóu忧虑:忧愁。愁苦。愁楚。愁烦。愁虑。愁郁。愁闷。愁容。愁绪。

70、汉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

71、xiuqi

72、虞美人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图片如下: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以李煜词毛文锡词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

73、砌[qì]

7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5、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7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