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之美主要表现为

1、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文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2、在魏晋名士看来,周围的一切,山水鸟虫无不与人相通,这相通点就是玄心。他们本着玄心的体会,充满美感地审视这世界,他们内心澄澈,也追求着同样澄澈的事物。

3、动荡的时代,活跃的思想,自由之风心向往之,这就是魏晋风度。

4、旷达傲世,任率自然。

5、如果要给魏晋之风找一些具象化的表现,应该如下:首先就是清谈之雅。清谈、玄学最能体现魏晋思想。初期以老庄为基本内容,后来士大夫之间的雅谈都可以称为清谈。《世说新语》里所记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都是清谈的内容。书里那些恣情旷达、不拘礼法、风度翩翩的就是魏晋名士。

6、魏晋是一个充分张扬个性的时代。所谓魏晋风度其实就是高扬自我个性,显示与众不同;魏晋风度就是崇尚美色,最好把自己弄得像女孩子一样花枝招展;他们高度重视身体感官上的快乐。按照学术界的观点,魏晋风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任诞行状;第二是崇尚自我个性超凡脱俗,行为越出位越好;第三重视容貌。长得好看的,赢者通吃;长得难看的,砖头拍死。

7、所谓“魏晋之风”,也叫作“魏晋风度”、“魏晋风流”,指的就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而独具一格的思想风貌、精神气质,以及这些风貌气质在社会风俗、诗书礼乐、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体现。鲁迅说魏晋风度是药与酒、姿容与神韵。鲁迅的观点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李泽厚说还必须加上华丽好看的文彩词章。李泽厚的认识也太拘泥了。

8、其次就是阮籍和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不自视轻贱,也不羡人富贵,人生苦短而纠缠于蝇营狗苟,抛开眼前的世俗做真人、至人,这是对于当时名教的反抗。

9、魏晋风度几个主要的表现形态为以下:

10、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11、魏晋名士对玄心的体会,还表现在他们对事物的一往情深上。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曾说过: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12、一、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

13、魏晋风度即所谓“名士风度”,大致体现在以下方面:

14、二、能任情,举止不拘礼法,不随于俗;纵酒任性,放诞不羁。

15、四、崇尚自然,颂扬隐士,鄙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以上,供参考。

16、一往情深,天然风流

17、“任诞行状”最能代表魏晋风度的核心精神。“任诞行状”就是不受约束,就是放浪形骸,就是以一种傲视人生礼教的姿态的狂妄放荡。在他们看来,一切礼教都是假正经,追求灵魂自由才是真性情。

18、《世说新语》将这一风范题为“雅量”。处变不惊,往往可以化险为夷。

19、这一风度表明了魏晋名士具有的弘度大量。他们内心坚定,不为外物所干扰,无论得失宠辱,乃至生死之际,都未常扰乱内心的平衡,表现出超人的镇静。

20、旷达,任率,是魏晋名士的本色。《世说新语.任诞》记载,王子猷(徽之)在大雪之夜,眠觉以后,开室饮酒,忽见四周世界皎洁一片,顿起彷徨之意,忆起好友戴逵(安道)。因此,他不惮路遥,雪夜乘船,由山阴到剡,船行一夜,至门前即返回。人问其故,王徽之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戴本非目的,目的在于“尽兴”,兴尽自然回来,这就是名士风度。

21、魏晋风度给世人的印象似乎是时而慷慨悲凉如建安七子;时而烟水云气的孤芳自赏如陶渊时;时而清丽绮靡如乐府情诗;时而佯狂佯醉又沉迷于药石……山水之美,儒释道的完美合流,首倡礼乐、苦心经营的王谢风流,无一不体现魏晋之风。

22、三、善于应对,诙谐幽默,戏谑调侃,以风趣之语,相互戏弄、嘲笑。

23、最能代表魏晋之风的是陶渊明的清新自然。陶渊时人格与品格的孤高是魏晋时期最具高度、最高洁的精神思想。陶渊明既能以躬耕而自给自足,又能在心里保持一个桃花源的理想。“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即使今天读来仍然人心里充满了感佩之情。

24、魏晋名士凭心而论,恣意而往,以自我为中心,虽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能保持内心的平衡。王衍一次和王导一起参加族人的宴会,饮酒时王衍问一个人说:“我以前托你办的事,怎么一直没办?”不料那个人竟然恼羞成怒,拿起食盒砸在他脸上。王衍一句话没有说,擦洗完毕,拉着王导一起离去。

25、东晋成帝咸和三年,苏峻作乱,与庾亮战于建阳门外,庾亮大败,率左右十余人乘小船向西逃走。左右发箭射追兵,不料手忙脚乱,误中舵工,舟中一时大乱,以为有人叛变。庾亮不动声色,从容的说:“此手所发箭若使射着贼人,贼人怎么可以抵挡!”一场生死攸关的变乱,在庾亮这镇静自若,从容谈笑中平息下来,不能不归功于庾亮所具有的名士风度。

26、风神潇洒,不滞于物

27、回想当年自己仅仅二十三岁,如今转眼已成六十之翁,当年的一腔豪气,满怀抱负,似要付诸东流,而这非金石之躯也自然不堪岁月的折磨。抚今追昔,不由人不掉泪。这里所表现的是一个英雄悲壮的感叹,这感叹流露出对生命无比留恋的深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千百年来,风流不减!

28、“魏晋风度”已经成为文化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它是其他任何一个时期所不具备的,它既不可再现,也不可模仿。后世有多少文人骚客仰慕其风流而亦自称“六朝人物”,然而充其量仅得其皮毛而已。

29、与前人相比,东晋人重情更为深挚,更带有艺术的美感。东晋废帝太和四年,恒温率军北伐,路经金城见到他当年为琅邪内史时亲手所种柳树都已十围粗壮,慨然而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条折枝,泫然流泪。

30、所以,他们不独自己珍惜,欣赏这种境界,而且往往因此而思念友人,如王徽之在皎洁的大雪之夜思念戴安道即是。另一名士刘恢则这样说道:“清风朗月,辄思玄度。”玄度是许询,当时被公认为有高情远致。刘恢在淡清风朗月之时自然地想起了许询,说明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这就是清风朗月澄明的世界与许询玄远的心怀相同相通。

魏晋风度之美主要表现为

31、处变不惊,镇静自若。

32、超入玄心,表里澄澈

33、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