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诗句中送别友人的名字

1、诗名《别董大》就是送别董大,董大原名董庭兰,陇西人(今甘肃)史书中对其记载不是十分详细,就连董庭兰这个名字也不是十分确定,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家,擅长抚琴。董庭兰在唐朝时期久负盛名,在文人墨客中十分受追捧。据传为他所作的《胡笳》二曲悲怆婉然,百年后的元稹都写诗夸赞他:“哀笳慢指董家本”。除了哀曲,他退隐后所做的《颐真》却是十分娴静,悠然自得。因他在家中排行老大,高适便叫他为董大。

2、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是的,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和李白的《赠汪伦》都是送别诗。

4、《赠汪伦》是诗人远行,友人来送行,诗人写诗赠友人。《别董大》则是友人远行,诗人写诗送行。

5、不是,高适《别董大》是送别诗中的名篇,这首诗写得意境高远,真挚深沉,胸襟开阔,感人肺腑,写离别而一扫缠绵忧悒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怀相媲美。

6、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8、《赠汪伦》和《别董大》这两首诗都是写送别友人的送别诗。作者分别是诗仙李白和高适,其中流传千古的送别友人的名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公元747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10、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以激励的方式送别好友,让他对远方更加有冲动情怀,而不是沉浸于此时。这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11、《送行董大》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诗句而闻名。这首诗是杜甫为了送别好友董大而写的,表达了对董大的深深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杜甫对友谊和生命的思考,以及对逝去的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12、高适别董大送别的是董庭兰,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

13、送别形式:

14、前者是李白表达对汪伦送别的感激与不舍;后者是临别时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安慰,都是表达深厚的送别之情的。

15、别董大是唐朝诗人高适的诗,共两首。

16、别董大一

17、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是送别友人董大的

18、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19、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

20、写作背景: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2、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4、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25、作品原文

26、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千古流传,万古不朽!

28、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29、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30、别董大二

别董大诗句中送别友人的名字

31、两首诗都写得平淡质朴,但寓意深远。无限深情,都在几句短诗中。

3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3、两首都是送别诗,但送别的对象不同。

34、《别董大》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5、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