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杜牧对赤壁之战的评判

1、《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2、内容延伸: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蜀汉和东吴之间。

3、答案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的援助赤壁之战就会战败,那么此时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附原诗:赤壁杜牧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诗人通过一支断戳抒发奇想,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4、赤壁典故起于东汉末年,当时三国时期的东吴与蜀汉联合抗击曹魏的军队。

5、解释原因:杜牧赤壁描写的是东晋名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事迹,以及他与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的友情故事,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6、是唐代文学中非常著名的典故之一。

7、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他之所以这样地写,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

8、由于赤壁地形险要,周瑜智取草船借箭迫使曹操自知失利,令得战况发生逆转,最终获得胜利。

9、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0、在赤壁这首七绝中,杜牧对赤壁之战历史结局进行评判,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感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赤壁典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12、而《赤壁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曹操派诸葛亮做客周瑜帐下,诸葛亮在险要之地献计,使周瑜大破曹军,杜甫写《赤壁赋》高度评价了周瑜与诸葛亮的智慧才华及其对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贡献,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杰作。

13、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市场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14、这个历史事件被广为传颂,被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用作文学创作的素材。

15、先说结论,赤壁赋杜牧对赤壁之战的评判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在这里巧妙的怼赤壁之战的最后结果,进行了一个假设,他说,假如周瑜如果不是得到了东风的帮助,一定就会被曹军打败,这样大乔和小乔就会遭受悲惨的命运。

16、杜牧的赤壁怀古写的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对于赤壁之战中,魏国输给吴国的历史结局,杜牧认为,如果东风不给这个便利的话,那么吴国的大小乔姐妹,就可能永远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中,作者借此表达对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17、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的援助赤壁之战就会战败,那么此时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

18、在建安十三年,吴将孙权和蜀将刘备联合攻打曹操所率领的军队,最终在赤壁战役中获胜。

19、赏折:一直走到老的铁鸡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消失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20、杜牧在《赤壁赋》中通过对赤壁战役的描写,表现了中国文化中“以文会友”的特点,展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特色。

21、是非常广为人知的。

22、明确结论:是唐代文学中非常著名的典故之一。

23、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4、此外,这个典故也被广泛运用于文艺创作、历史研究、园林建筑等方面。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