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中强调反复重要性的句子是什么

1、不止一个老师说过,在刷题和改错之间,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那就去纠错,而不是去刷题,因为纠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

2、翻译为: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经常温习旧知识就会掌握好新的知识。

4、孔子名言警句非常之多,论语中记载了很多教育的文字,其中两句着重论述了复习的重要性:

5、如果时光能够倒回,在孩子的小学阶段,我一定不会让他补课的。甚至在孩子的初一的时候,我都不会让他补课,我让她把课本知识抓扎实,温故知新,让他学会自主学习。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启示】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8、【启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

10、【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11、【启示】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3、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4、启示:这章经文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其内心应该是坦坦荡荡的,不应有私心杂念,对外的表现是无忧无惧的。怎样做到无忧无惧,就要经常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过错,若有,就立即改正,只有这样,心中才无愧疚,才能不忧不惧。这是君子的处世原则,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准则。

15、意思是:

16、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8、学习到的东西,按时去复习、实践。

19、这种情况造成的现象就是,孩子学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截止。

20、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学习的时候要经常复习,这样才能够学好知识。

2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2、其中“学而时习之”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方法,表明了学习不仅需要阅读书本、听课讲解等途径,还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巩固,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深深地植入脑海中,成为自己的财富。而“不亦说乎”则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23、孔子强调复习重要性的两句名言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5、因此,“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也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提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巩固,同时也要保持学习的愉悦感,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6、学而时习之是论语的开篇。大家都知道,古代典籍中开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孔子对复习重要性的态度。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把复习当做可以成为老师的必要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对复习重要性的态度。所以上述两句是孔子名言中强调复习重要性最具代表性的。

27、根本没有给孩子留下充足的时间,留给他自己去安排,自己去一点点摸索,去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28、论语12章是《论语颜渊篇》,第四章经文是: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0、而第二句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话是:

孔子的名言中强调反复重要性的句子是什么

31、【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32、【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33、其实补课会占据孩子很多时间,有的是课堂上的东西都没有消化好,凭着因为焦虑,因为大家都在补,自己也不想落下,疯狂的去课外补习班报道。

34、“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学而篇》,意思是说学习知识后要不断地去实践、反思、总结,使自己不断地提高,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重要观念之一。

3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6、学而时习之。

37、这句话孔子强调了温习复习的重要性,我觉得我们女儿之所以现在成绩不拔尖,与没有做好温故而知新有很大的关系,希望我们现在明白还不晚。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9、明眼人都知道这个老师在课外办了补习班,大家孩子也就只有跟着他去课外补习,另外交钱学,学习课堂上她不教的东西。

40、【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2、因为自己从温故的过程中而知道的新知识,那就确确实实就是自己的知识,后面的为师矣也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

43、他们出生的那几年课外补课,是非常盛行,风靡一时的一个阶段。

4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说的话。

45、我就感觉有那么两年时间,孩子面临的状态就是学校上课写作业,完了课外班上课写作业,孩子一直就是在上课、写作业、考试这三点之间徘徊,根本没有把学到的知识留下足够的时间来温习,来自己做一个整理和归纳。

4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7、“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后要经常复习,以使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并且能够在心中喜悦地表达出来。这个解释与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解释基本一致,也可以理解为“时常地复习”。

48、【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9、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50、【启示】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51、【启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52、【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5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54、第一句是说,再次学习会有新的思考、新的领悟,越来越专业,对知识的体会会有提升,可以教别人了。

55、复习即温习,亦有练习的意思。孔子的名言中提到温习和练习的诗句有很多,我们最熟悉的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6、温故而知新。

57、以上是孔子强调复习重要性的两句话。

58、学而时习之,是孔子的名言,含义是指学习知识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第九》这一章节,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9、好在国家的双减政策下来了,取消课外补习,把很多东西纳入学校运行。老师在课堂上去梳理,回归课堂,这时候大人没那么焦虑了,孩子也轻松了很多。

60、他自己的任课老师都在班上说,有些东西课堂上我是不会教的,那你们自己在课外去补,课外去拓展。

孔子的名言中强调反复重要性的句子是什么

6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2、我孩子他们这一届,这一批孩子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亲历者,换句话说,是教育改革的小白鼠。

63、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结果,课堂上的东西,课外的东西有些是重复了的,有些是课内都没有消化了的,在外面只是在走过场。

64、这两句话都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6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66、孔子在他著名的《论语》中曾经记录了两句关于学习复习的重要性,第一句话是:

6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0、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