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

1、“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原则。但凡明君圣主,只要头脑清醒,对于征战在外的将帅,只是遥相节制、赋予将领充分的自主权,而非“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地干预前线兵务。结果往往是前者得胜,后者败北。

2、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汉语成语,意思是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3、回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读音:

4、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主将受领国君的命令,征集兵员编成军队,在“圮地”上不要驻止,在“衢地”上应结交诸侯,在“绝地”上不可停留,遇到“围地”要巧出奇谋,陷入“死地”就要殊死奋战。

5、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6、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意思是在外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改变领导已经批准的原工作计划,而不能及时向领导汇报和请示,私自变更原计划行事;或者是在外执行任务的时候,认为领导对其所执行的任务的命令和指示不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对该命令和指示不予采纳,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

7、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将:将领;受:接受。

8、成语出处:

9、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10、原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11、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现代引申义为在职场中,由于特殊情况或突发状况,员工先自行应变处理善后,事后再请示汇报的情形。

12、语出《毛泽东选集》。意为不去计较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得和失,而应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这是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思想之一。

13、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14、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意思是说将军在外面带兵打仗,皇帝下的命令不正确的可以不听。过去封建时代动不动就打仗,将军们带兵去远方打仗,皇帝有时候会直接下命令,但因为皇帝在京城不了解战况,所以有时候命令下的不对,这时候在外的将军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听皇帝的命令。

15、意思是:

16、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7、jiàngzàiwàijūnmìngyǒusuǒbùshòu

18、最开始应该是来自于《孙子兵法·军争》:“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19、出自: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孙子兵法·九变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20、现代引申义为在职场中,由于特殊情况或突发状况,员工先自行应变处理善后,事后再请示汇报的情形。

21、意思是说,将军领兵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军队里面的命令不一定会听从,因为这时候的情况,军队里面的高层并不知道,所以这时候要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战策

22、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23、【出处】司马光·宋·《资治通鉴》:“五十七年(癸卯,前258)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24、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将:将领;受:接受。成语拼音:jiàngzàiwài,jūnmìngyǒusuǒbùshòu成语出处:

25、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不宜攻击,有的城邑不宜攻占,有的地方不宜争夺,不合乎上述“九变”的,即使是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执行。

26、毛主席精通《孙子兵法》,放弃延安,就援引了《孙子兵法》“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的思想。

27、《孙子变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大意为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

28、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员工在特殊情况或突发情况面前,可以自行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理,之后再向上级汇报。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