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教名言警句

1、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2、曾国藩在给诸弟的一封信中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3、——屈原

4、一点小缺点就否定人家的优点,一点小过节就忘记人家的大恩,如此做人的话,一辈子没有朋友。

5、——程颐

6、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从他因母丧返乡开始详尽的述说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小说分三部分:血祭、野焚、黑雨。

7、“家教重于国法。”——《弟子规》

8、家训名言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概括出家族的价值观和生活准则,为家族成员提供指导和鼓励。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家训名言和名句:

9、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才有奋斗精神,富人家的孩子往往不争气,因为富人家的孩子有依靠、有指望。我不争气,钱也够我花了。

10、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抓住别人的短处不放,说明你太虚伪,夸耀自己的长处不止,说明你太虚荣。

1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

12、你生气的时候有可能说出来的话自己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却有可能深深地伤害了别人,你想知道自己的气话对他伤害有多大吗?有篇文章叫做《郑伯克段于鄢》,说的是郑庄公的母亲姜氏讨厌他,而爱他的弟弟共叔段。后来姜氏跟共叔段造反,郑庄公平定叛乱后,对他母亲姜氏说了一句气话:“不到黄泉,不相见!”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臣子颍考叔出了一个建议说,“掘地道到黄泉就可以了。”于是郑庄公派人挖了一个地道,在那和母亲姜氏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聪明的人懂得三思后行,不轻易被情绪掌控,说出伤人伤己的话来,也避免了事后后悔莫及。有些话,如果不知道该不该说,还是不说的好。

13、这应该是曾国藩的家训,儿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儿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

14、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子孙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当家,不摆老资格。

15、长者要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互相看大家的好处,还得要兜全家。

16、以上是一些家训名言和名句,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和家族文化,这些家训和文化是家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指南。

17、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年,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18、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做人别贪婪,薅羊毛的事不要太过分,否则必定收拾。做事别跟风,人人挤破脑袋的事,八成是圈套。

19、其二,梁启超尊重儿女的个性和专业爱好,为之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梁家子女的性格和专长各不相同,而梁启超总是循循善诱、彰显其长。梁启超尊重儿子的兴趣、特长,赞成梁思成研究古代建筑史,梁思忠学习军事,投身于政治。鉴于思成、思永侧重于人文学科,他希望思庄以下的子女学习自然科学,但事实上仅有梁思礼后来承父志,成为火箭专家。因客观条件和个人兴趣,梁思庄没有按照父亲的设想学习生物学或化学,却在其支持下选择了图书馆专业。梁启超自称信仰“趣味主义”,这也是他指导儿女学业的重要原则。

20、《曾国藩》作者:唐浩明

2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2、本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23、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曲折,在经历了许多磨难艰险之后,曾国藩的家境逐渐由贫寒转为富贵。贫寒家庭的日子,想必曾国藩一定深解其中味,那么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什么不把万贯家财留给自己的孩子们?让他的后代们也经历自己当年的日子呢?

24、有因为很多家庭都有传统的家训、名言或名句,这些都是家族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它们是家人们共同信仰,遵循和实践的行为准则。

25、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26、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国藩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

27、曾国藩不给后代留钱的原话是,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一无可恃。

28、曾国藩一生崇尚简朴,不喜奢华,他一身作则,教导自己的儿女们勤于读书作文,决不能有铺张浪费的坏习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父亲,曾国藩就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按照家族的发展顺序,一个家族不可能一直富有兴旺,总会有坐吃山空的一代,而曾国藩的行为做法就很好地避开了这一点,在他离世之后的更为深远的道路,他为他的后代们计了。这才使得曾家代有人才出的盛景。

29、五、戒说“多”话

30、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曾国藩家教名言警句

31、子孙们没有丰厚的家业,更能够生发勤奋昂扬的斗志。曾国藩认为儿孙们祖上有过荣耀和金钱,如果后代们有志气的话,将会更有定力有奋斗目标,这样一来即使没有家大业大的基石,也会做出一番不小的成就,如果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如祖先们的话,即使留下了丰厚的财产,又有什么用呢?

32、“立家之道在于修身,乐家之道在于和顺,兴家之道在于传承。”——清代袁枚

33、——孔子

34、出自清朝曾国荃所写的楹联。

35、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常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平时爱说闲话,一点小事就当大事宣传的人,必然不是什么好人。当你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时,你显示的重点其实不在那个人身上,而是暴露了你自己的人格特质——你喜欢在人背后说人闲话。如此,别人也会从你的闲话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自己,他们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一个品质低劣、说三道四的小人。你会发现,当你在背后说别人闲话时,潜意识里会有隐约的感觉,自己像个小偷。闲暇时间,不宜说闲话,说闲话耗费精力却得不到任何好处。老去说别人的闲话,一不小心传进了当事人的耳朵里,还容易多生事端。真正的聪明人,把说闲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拿去提升自己了。

36、其五,注意追随时代潮流,更新知识结构。梁启超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学术大师,重视汲取新知新理。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千方百计地让儿女们经受最前沿的学术训练,规划年长的儿女留学美国,较小的留学欧洲或日本。他关心儿女的学业,也为其进入国内学术前沿寻找契机。因梁启超早逝,梁家较小子女的留学计划未能完全如愿,但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成为国内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又显然跟留学美国分不开。对于不从事学术研究的儿女、女婿,梁启超仍然叮嘱其汲取新知,比如要求做领事的女婿周希哲,“将国际法重新研究一番”,“要跟着潮流求自己职务上的新智识”。这些均体现了梁氏家教的远见卓识。

37、诸葛亮《诫子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弟子规》、《钱氏家训》等

38、四、戒说虚话

39、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40、梁启超珍视祖国文化,以至被视为东方文化派的代表。梁家子女虽然留学海外,却热爱中国文化,钻研国学。梁思成在父亲的指导下,民国初年开始读“四书”,留学美国时还研读了李诫的《营造法式》等书,从而奠定了较好的国学基础。梁思成、梁思永等人从不同方面阐发中国文化,契合了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旋律。

41、所以曾国藩说,大富之家,不利于一个人良好的成长。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42、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3、曾国藩不留钱给子孙原文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章。此文中能用繁体字来书写的字有:国、钱、给和孙共四字:国的繁体写國,钱字的钅旁在繁体中写金,如同铜锣写銅鑼一样写作錢,正如右边相同的浅写淺,贱写賤。给的纟旁繁体中下面为三点写作給,孙字繁体写孫。因此,此文原文写作:曾國藩不留錢給子孫。

44、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45、“磨炼人格”尤其落实于学业上陶冶韧性,不求功利。梁启超汲取朱熹、曾国藩的治学心得,主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而治学的过程,“譬如熬肉”,不能急于求成。他开导学业上有些急躁的思成:“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寄望思成的学业有一个“慢火炖”的过程。

46、曾国藩对说话的艺术有另一段论述:“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正如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满,留点余地为好,尤其是不能说大话。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可能会收获一时的好感,但是长此以往,终究会被人看出,被人疏远。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时时吹嘘“为梦想窒息、生态化反”,却陷入欠钱不还的旋涡,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真是让人不齿。这告诫我们,说话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说大话,不要吹牛。不然,说了大话,脸红一下倒也无妨,引出别的事来就不合算了。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你一定要告诚自己:决不说大话,决不吹牛皮!

47、其四,以爱国为立身之本,珍视和阐扬中国文化。梁启超一生多变、善变,而爱国之心不改,这种理念也贯穿于家教之中。他在世时言传身教,做梁家“兄弟姊妹的模范”。其后,《饮冰室合集》仍是梁家子女的精神食粮。梁思礼等人一再提到受父亲作品的爱国思想感染。事实上,抗战期间,梁思顺拒绝出任伪职,梁思成夫妇不畏艰苦和病魔,放弃去国外工作的机会,梁思礼学成归国,均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也与父亲的思想熏陶不无关系。

48、心静自然凉,心烦事倍忙。

49、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50、知足常乐,勤俭持家。

51、"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的作者曾国荃: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52、以诚待人,以信为本。

53、这些家训、名言或名句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生道理,能够帮助人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指导和信仰,并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

54、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55、《曾国藩全书》是一本2002年9月出版的书籍,作者是马道宗。

56、有恒心,方能成功。

57、唐浩明,1946年出生,湖南衡阳人,文学硕士。现任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总编辑。

58、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59、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旷代逸才——杨度》、《张之洞》及随笔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曾获国家图书奖、姚雪垠历史小说奖。

60、《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教名言警句

61、综观梁氏家教,其荦荦大旨当包括以下方面:

62、“临事不惧,始终如一;乐天知命,不忘初心。”——清代钱玄同家训

63、“勤俭持家,才能兴旺;和睦相处,才能幸福。”——《家规》

64、“忠诚正直,敬老爱幼;团结协作,勤俭持家。”——华侨黄氏家训

65、老子《道德经》第五章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因此,人们常言“多少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沉默是金!少说话也能避免我们祸从口出。有些时候话太多了,就会非常容易对别人形成攻击,许多人逞一时口舌之快,最后换来的是却是结仇。心理学也曾发现,事情从来都是中立的,很多是非概念来自我们内心的判断,当我们愿意放下判断,选择少说,或者不说,那么我们才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包容性与智慧。

66、“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爱学习,追求卓越。”——现代家训

67、“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的意思是“居家过日子遵循的规矩,最重要的是能忍能让,社会上与人交往并没有什么奇招,需要的只是直率和诚恳”。

68、一、戒说大话

69、您好,1.孝悌为先,仁义为本。

70、“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71、其三,重视“磨炼人格”教育。梁启超推崇曾国藩的家教,反复告诫孩子们“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要“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他认为,在困难中保持“寒士家风”,即是“自立之道”。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要在舒服的环境中养成“寒士家风”,教导做领事夫人的梁思顺:你们“都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自己家门本色,才能给孩子以磨炼人格的机会”。对于梁思忠不愿舒舒服服地读书而想回国参军,他指出:“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要求思忠“随遇而安”地学些军事本领再回来。

72、例如:“养心莫忘忧天,临事常忆顺天”,这句话是我们家族的家训,含义是要注重内心修行,凡事要顺应天命,不要怨天尤人。

73、“厚德载物,诚实守信;宽容待人,慈爱教子。”——现代家训

74、这句话出自曾国荃自箴手书楷体墨迹联,居家之道”,分为孝、和、严,凡是子女孝顺父母,做人也一定是有规矩,和讲的是“和气蒸蒸而家必兴”,严讲的是“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治家贵严,是家教成功的前提。

75、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自箴手书楷体墨迹联意思是:能够传家的只有厚重,为人处世不要求奇特但要率真。

76、“成家立业,不忘家风;弘扬家风,不负先人。”——现代家训

77、二、戒说闲话

78、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79、曾国藩不留钱财给子孙的原文是“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80、“家和万事兴,家不和万事败。”——《论语》

81、“行善积德,家道兴旺;遵纪守法,家风正派。”——现代家训

82、六、戒说脏话

83、在持家教⼦⽅⾯,曾国藩⽤“勤俭谦”三字来教导⼦⼥,这三个字看起来简短,但要落实和真正做好却⾮常困难。勤奋是⼀种优秀的品质,不论你的天赋如何,都可以帮助你提升⾃⼰的学识和能⼒;简朴是⼀种美德,很多⼈⾟苦创业之后,⼦⼥们却不懂得其中的艰⾟,往往成为了败家⼦;谦虚是⼀种可以提升⾃⼰修养的品德,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这样也会得到他⼈真正的尊重。

84、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钱是大家挣的,你总想吃独食,没人跟你玩。决大事不要开大会,几个心腹商量一下就行。

85、没有人愿意绞尽脑汁,去解读你的长篇大论。尽管可能迫于礼貌,对方会耐心听完,但给人的印象绝对是减分。所以,与人沟通时,我们的话术务必要精简精简再精简。罗尔夫说,语言表达是思想的镜子:清晰的思想会带来清晰的表达,糊涂的思想,结果只会是废话连篇。滔滔不绝的陈述会让人抓不住重点,无从考虑,简洁无误的概括,不添加多余修饰是陈述的第一要务,就像做新闻提要一样,叙述出事情的核心内容,而不需要其他多余的描述,所以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少说废话。

86、《曾国藩传》细述曾国藩人生历程中的四件大事。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再现了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金钥匙。

87、简要介绍:

88、本书摘其家书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89、所谓“虚话”,就是超出了事实本身的话,说得出做不到的话。虚话与假话有别,假话违背了事实,与真话截然相反;虚话则不然,虚话与事实、与实话并没有直接对立的关系,而且与事实有某种联系,与真话有着部分的重合,有真有假。有些人用虚话来软化坚硬的真实,甚至用虚话掩盖某种真相,美化丑陋的实质,以满足人性的弱点——喜欢听顺耳话的心理欲求,烘托出某种所希望达到的气氛。虚话的危害是显而易见,那就是言过其实,让人不容易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掩盖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容易丧失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说虚话多了,再说实话,别人也以为又是虚话,会失去为人做事的信用。

9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曾国藩家教名言警句

91、七、戒说废话

92、三、戒说气话

93、“儿孙自有儿孙福”

94、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95、曾国藩日记中记载,他有一次与左宗棠聊天。左宗棠对他说,人生一世,不要给子孙们留什么遗产:“收积银钱货物,固无益于子孙,即收积书籍字画,亦未必不为子孙之累。”不光不要给他们留金钱,也别留什么字画古玩之类。

96、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97、“家和顺则人心归,家不和则人心离。”——《宗庆后家训》

98、这句话有深刻的哲理含义,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成长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99、《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100、《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01、《傅雷家书》是2006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102、众所周知,曾国藩读书知礼、博学多才,他是晚清重臣,曾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同时他也是一位家教极严的家长,他在离世时专门强调不给孩子留下分毫财产。莫说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使放在现代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

103、《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104、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这一点,才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

105、其一,梁启超洋溢着深沉的父爱,践行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他一生奔忙于国事,日理万机,却为儿女们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自称是“最富于感情的人”,而对于孩子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他重视与子女沟通,写给海外留学子女的数百封家书充满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人生道路、婚姻家庭,小到衣食消费、作息养身,均耐心开导,润物无声。他是儿女们的良师益友,但又如信中所说:“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困苦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炼出来。”因而,他一旦发现子女有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就及时引导、帮助。

106、在岳麓书社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主要从事湖南地方文献的整理编辑工作。曾编辑出版《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20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商用二十五史》,长篇历史小说《彭玉麟集》等。先后被评选为全国首届中青年编辑、中国书业界十大新闻人物、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07、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08、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自己也知道说脏话不好还是不知不觉已经说了出来,这样让别人对我们的印象有所下降,所以我们要尽早戒掉。“脏话”真的不好听,这不仅是体现我们说话的能力,更是体现我们修养的方面,还可以从其间间接地看出我们的“家教”“家风”或为人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整天脏话,那么他的学识、才能即使再卓越,也不会被人尊重。

109、这些家教内容在一些家庭或多或少地存在,但未必像梁启超那样言传身教,完备无遗,而且贯穿始终。因之,重温梁氏的家教、家学,对于当代中国人仍然不乏启示意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