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3、伐竹取道,写小石潭的偏僻人迹罕至,水尤清冽,是直接正面写水的清澈。

4、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斗折蛇行。(比喻“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9、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

1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鱼,实际写水的清澈,侧面描写。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也是侧面描写水的清澈透明。

11、闻水声,如鸣珮环。(比喻)写出听到的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12、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13、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写鱼儿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14、拓展资料

15、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  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16、如鸣佩环,写水声清脆悦耳,比喻手法。

17、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18、可以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如下:隔篁竹,伐竹取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9、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写鱼的自由自在,动静结合。

20、小石潭记

2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写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23、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