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解释

1、《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这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和践行。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聪明敏捷,善于学习,并且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这句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怕问问题,不怕向比自己水平高的人请教。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虚心的态度。

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出处】

6、这种品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帮助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7、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0、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是说这个人不但勤奋,而且还特别的聪明喜欢学习。尤其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问不如自己的人去请教。从来不担心这样的做法是可耻的行为。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4、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5、告诉人们勤奋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在告诫人们学无止境。哪怕你学问再大,终归是有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1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7、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同时,这种品质也表明了一个人的谦虚和虚心,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因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2、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白话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赏析:《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2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25、”这句话的解释: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

26、(2)敏:敏捷、勤勉。

27、《公冶长篇》

28、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0、好:喜好,积极主动。

一年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解释

31、意思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

32、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33、敏:聪明;好:喜好。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对待学问要勤敏,不要害羞,不要怕丢面子,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管对方有多么的低下,也要向他们请教,不认为他们是可耻的。

35、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6、参见《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7、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38、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39、《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40、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4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2、这句成语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鼓励人们在学习中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的知识水平如何,都应该保持谦虚和虚心,勇于向他人请教,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4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44、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4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6、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47、【译文】

48、成语来由

49、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感到羞耻。形容谦虚好学。

5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一个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学的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且不会因为自己的不懂而感到羞耻或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没自己高的人请教为耻。

5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篇,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54、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个词语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55、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

56、敏:聪明。

57、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是一个递进关系:要成为“文”人,不仅要聪明,而且还要勤奋,同时还要做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以为耻。一个人如果既聪明又好学,就会拥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就会向各种人请教和学习,包括不如自己的人,并且不觉得丢脸,反而觉得特别开心,因为他通过请教学习,学到了更多得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59、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0、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一年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解释

61、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6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63、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64、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65、例句如下

66、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7、这是孔子所说的话。他的意思是:做学问上,即使你是聪明的,也要勤奋学习。哪怕你掌握再多的知识,也不要以向学问不如你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8、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6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70、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71、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各方面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72、意思是:指聪明好学的人,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7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7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是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可能在其他领域有高于自己的地方,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自己欠缺的长处。

75、我们不能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问问题

76、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7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8、他的学习之所以那么好,因为他平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9、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80、意思是说天资聪颖而又热爱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辱。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儒家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所作的经典语录体著作《论语》,这是在子贡和孔子的一段对话里面出现的。子贡问孔子,孔文子死后为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便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就是说孔文子这个人天资聪颖而又热爱学习,从不以向自己学问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后世称他为“文”,可见孔子对于孔文子的推崇。

81、(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8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83、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84、该句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