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观潮课文感受大潮的壮美

1、波涛汹涌

2、感受到了:

3、观望者们被大潮的声音所震撼,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喊。

4、奔腾澎湃

5、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6、《观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简洁,却将极为浩大的观潮场面,描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象生动,文笔老到。

7、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8、观潮的奇观从钱长江大潮体会得来的。

9、作者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10、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11、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12、大潮奔腾而来,声声震耳,仿佛要把海岸冲毁。

13、本题是《观潮》的阅读理解题,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从文中如下部分可体现问题答案:

14、《观潮》这篇课文是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潮来前(静)海面风平浪静,岸上人山人海;潮来时(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潮来后(静)余波依旧,风号浪吼。

15、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16、《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并由忠诚参与朗读。

17、《观潮》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

18、《观潮》这篇文章,感觉这真是一篇美文,通过作者细致的描写,形象的作比,把大潮磅礴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19、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部分是作者对浪潮声音的描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声音大。

20、大潮汹涌而至,声如雷霆。

21、第1段写海潮之雄。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22、巨浪翻滚,掀起巨大的声浪,使人不敢靠近海边。

23、观潮从形态、气势、声音这三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景象。观潮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4、《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25、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观潮》一文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26、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27、观潮写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

28、《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29、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30、第四自然段主要写观潮人数之多,侧面描写突出了钱塘江潮水的壮观。

写出观潮课文感受大潮的壮美

31、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32、大潮的形态:白线——逐渐拉长变粗——形成水墙——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

33、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34、不但写了亲眼看到的浪潮的样子,还写了亲耳听到的浪潮的声音,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

35、大潮的声音:潮来前江面很平静——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36、潮来时,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后,余波汹涌,漫天卷地。

37、四年级上学期《观潮》课文第四段描绘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

38、怒涛狂澜

39、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部分是作者对浪潮样子的描写,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说明浪潮的壮观。

40、大潮声音大的词语和句子有:

41、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42、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大潮带来的声音如同千军万马的咆哮,让人心潮澎湃。

43、震耳欲聋

44、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45、从声音和距离两方面描写了钱塘江潮来时的壮丽雄伟景象和观潮人激动的心情

46、壮阔如雷

47、《观潮》中描写潮水声音的四字词语只有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风号浪吼、越来越大。

48、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

49、顺序: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

50、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