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宁静致远,下一句是什么【46句】
宁静致远,下一句是什么
1、一个人,无需有太多的杂念,经常的静思反省,不断的总结,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从容淡定:遇事不急不躁,理智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2、下联:淡泊明志
3、扩展资料
4、‘宁静致远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5、下一句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宁静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下一句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上联:书读万卷少;下联:德缺一点多。
8、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9、上联:竹因虚受益;下联:松以静延年。
10、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11、上联:宁静以致远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下联:淡泊于兴长
14、宁静致远是一个成语。
15、下一句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宁静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如下:
16、下联:淡泊而兴长
17、表示此人放松心态对所见所闻心无所动象平静的水面一样不起波澜,只有此种静观世事的处世方法才能让人走得更远。
18、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9、上联:做人诚作本;下联:谋事信为基。
20、《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2、宁静致远下句对联为:淡泊名利。
23、上联:白眼观邪恶;下联:丹心付善良。
24、上联:益世甘为牛献乳;下联:利人乐作马飞蹄。
2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6、下一句可以对:超凡脱俗与世无争
27、淡定就是希望越渺茫,追求的信念越坚定。诸葛亮说的一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9、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30、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宁静致远,下一句是什么
31、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32、从容就是不慌不忙,有条有理。这是指处理事情的一种态度。
33、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34、上联:事无大小唯求益;下联:才有高低贵学贤。
35、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36、上联:宁静致远
37、上联:辱人终辱己;下联:尊己务尊人。
38、回答如下:宁静致远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要保持内心平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和成就。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安定对于成功和成就的重要性。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能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39、乾坤任我静,名利任人忙。无以宁静不能致远。宁静致远是一种思想境界,而且是一种比较超脱的思想境界。我拟下联: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亮丽的节操。也是没有一定的修为难以达到的思想境界。相比之下,宁静致远似乎比高风亮节更加低调深沉。
40、下联:清净而无多
4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42、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43、宁静致远:高风亮节。
44、上下两联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联意思是:德才兼备之人的所做所为,是依靠内心宁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安宁清静就不会有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干必须通过学习方能获得。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放纵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就会像枝枯叶落一样,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用处。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后悔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45、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46、宁静致远是一种中华文化传统的行为准则和处世哲学,强调在追求个人荣誉、名利和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修养,不能被外部环境、利益驱使而失去自我、迷失方向。这个词来源于《周易》中的“宁静致远”的阴阳观念,强调内外和谐,追求内心宁静和远大目标的统一,是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处世哲学。在现代社会中,宁静致远也被用来形容那些重视内省、自我修养、谦虚谨慎、有远大志向和原则性的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