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而的意思或用法是什么

1、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2、焉作兼词,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句末,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3、扩展资料:

4、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而是并且的意思。

5、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6、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7、“而”是文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文言虚词,在《劝学》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频率竟达到16次,将《劝学》一文中“而”的用法加以分析归纳,可以发现这16个“而”都是连词,用以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了多种关系。下面就对《劝学》一文中连词“而”所表示的关系略加归类。

8、这句话中,则,连词,表承接,就;明,明白畅达;行,名词,行为;过,过错。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行动上也没有过错了。

9、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10、出自文言文孔子的《劝学》

11、例:宋·苏轼《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12、白话释义: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13、白话释义: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就有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

14、(五)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5、《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1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7、这里的而表并列关系,“而”字前后两个动作没有主次之分,表示并列。

18、白话释义: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19、原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21、翻译是:(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知:“智”的通假.智慧,才智。

2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为“就可以做到智慧明达与行动没有过错”,它所涉及的是品质和与评价的问题,没有明显的语义的递进,而是一种并列关系。

23、意思是只有当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这一切的东西,才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温柔,让这一些东西都能够成为自己生活中所期待的幸福,各种不同的事情,都能够成为一个人生活中所渴望的美好。你所做的这一切的事情才不会有任何的错误。

2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25、(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等。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26、白话释义:(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27、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28、白话释义: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就好了。

29、关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第二个“而”用法的分析关于第二个而主流有两种看法,一是表并列,而是表递进。当然也有极少数认为是因果,由于不作为主流教学之用,故不作考虑。

30、例:战国·荀子《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而的意思或用法是什么

31、例:战国·荀子《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32、《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33、白话释义: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4、例: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5、白话释义:永州的野外天然生产出一种奇特的蛇,它黑色的身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36、例:春秋战国·孔子《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7、(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8、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中的“知”,是一个通假字,通“智”,智慧,从词性上讲,属于名词。

39、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原文内容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0、(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1、白话释义:我小心翼翼地起来。

42、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44、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著名学者荀子的《劝学》,它的完整句子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之人有告诫作用。

4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46、(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7、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48、(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9、白话释义: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

50、而作为连词的用法

51、例: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2、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53、翻译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