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 罪与罚 哪个好

1、《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人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漩涡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力的悲剧命运。

2、结局:他决定带阿克西妮娅离开,寻找属于两人的新天地。他俩想趁着暗夜,骑马逃走,不料被红军发现,阿克西妮娅被子弹击中,失去生命。此时的葛利高里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他辗转流落各地,最后,终于身心疲惫地回到顿河岸的家。父母、兄嫂、妻女,均已去世,他唯一拥有的就是年幼的儿子——米夏洛而已。

3、主人翁:葛利高里·麦列霍夫

4、《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宏篇力作,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一部长达150万字的小说,它有宏大的构思,宏伟磅礴的气势,为此作者于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5、一、当时提出的第一个严重问题是,有人散布肖洛霍夫出版《静静的顿河》是剽窃了别人的手稿。虽然后来他找了封信证实,但还是有类似传言。

6、《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

7、《静静的顿河》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的撼世名著——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开创了苏联文学悲剧史诗的先河,被海明威、村上春树、莫言、路遥、余华等作家反复阅读。适合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经典作品值得我们一生中反复阅读,不分年龄阶段。

8、静静顿河地理位置是在俄罗斯,少部分在乌克兰。

9、俄罗斯境内的河流。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三大河(部分支流在乌克兰境内)。源起中俄罗斯丘陵东麓。

10、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所以故事主要以前苏联时期为主。顿河当时是苏联的内河,现在主要干流都在俄罗斯,只有一部分支流流经乌克兰。所以不能说静静的顿河的故事发生在乌克兰,应该是顿河流域更准确。《静静的顿河》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

11、情人:婀克西妮亚。

12、三、部分人认为太过黄暴,描写的露骨。

13、静静的顿河有两个电影版本。静静的顿河是根据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目前共有两个电影版本,一个是由苏联导演谢尔盖·格拉西莫夫在1957年拍摄的版本,另外一个是在1992年由著名导演邦达尔丘克执导拍摄的电影版本。

14、岁以后。

15、葛利高里虽然是反革命的重要骨干,但在白军军官眼里,他不过是“一只白老鸹”,“一个粗野的哥萨克”,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挤,这使他心里很委屈。当白军乘船向克里米亚溃逃的时候,葛利高里象丧家犬一样被抛弃。于是他怀着“把过去的罪过都赎过来”的心情,参加红军骑兵队。他在同白军作战中同样表现得很英勇,因而立功受奖,晋升为副团长。由于严重的“历史问题”,葛利高里在红军队伍中也得不到信任,到了国内战争后期就被“彻底复员”了。葛利高里回到家乡,他的妹夫、鞑靼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珂晒沃依明确宣布要追究他的反革命罪行,强令他到革命法庭和肃反委员会登记自首。为了逃避革命政权的惩罚,葛利高里加入了佛明匪帮。然而,国内战争已接近尾声,佛明匪帮的覆灭已为时不远,葛利高里看清形势,和佛明匪帮不辞而别,带着情人阿克西妮亚远走他乡。半路上遇到苏维埃征粮队的袭击,阿克西妮亚被打死,葛利高里象幽灵一样在森林村野游荡,最后,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回到家乡。

16、批判《静静的顿河》是因为作者萧洛霍夫用绞刑场面来表达他或一群人对红色政权的极端痛恨。书中男主角哥利高里的老岳父不肯交一点点什么税钱,和几个同样不肯交钱的农民被红色政权处死了。

17、肖洛霍夫从1926年——他21岁的时候,开始创作《静静的顿河》,并于1928年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发表该小说的第一部。在这部通过葛利高里及麦列霍夫家族反映哥萨克在时代潮流中生死挣扎的的史诗。

18、静静的顿河不是在乌克兰。

19、顿河经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注入亚速海的塔甘罗格湾,长1870公里

20、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很有个性的人物,他在动荡的历史年代走着一条独特、坎坷的人生道路。葛利高里原是个热情、英俊、勇敢、勤劳的哥萨克青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在沙皇军队里,他看不惯军官的飞扬跋扈,看不惯兵痞的奸淫掳掠。他在作战中第一次砍死奥地利士兵的时候,内心十分痛苦,他对人们在战争中互相残杀,感到愤恨。革命士兵贾兰沙向他尖锐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和专制政体的腐败,更使他“对沙皇、祖国和他的哥萨克军人天职的全部概念”一下子“化为飞灰”。然而,从前线回到家乡养伤以后,葛利高里作为鞑靼村“第一个得到十字勋章的人”,处处受到人们的谄媚和尊敬,这些落后的哥萨克意识“渐渐地把贾兰沙在他心里种下的真理的种子给毁灭掉了”。于是,他又以“一个出色的哥萨克的身分重新回到前线”。这以后,“葛利高里牢牢地保持着哥萨克的光荣,一得到机会就表现出忘我的精神,疯狂的冒险”。他连连立功受奖,由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少尉排长。

21、红军占领鞑靼村的时候,葛利高里公开咒骂苏维埃政权“除了使哥萨克破产以外,什么都得不到。这是庄稼佬的政权,庄稼佬才需要它”。苏维埃政权要把他当作“危险的敌人”逮捕法办,葛利高里不得不仓惶潜逃。这时顿河流域又爆发第二次叛乱,葛利高里“感觉到一种非常强烈的愉快,感觉到无比强大的力量和决心……从现在起,他的道路很清楚了,就象月亮照耀着的一条大道”。他克服以往的徘徊动摇,自觉投身到反革命狂潮中去。特别是他的哥哥彼得罗被红军杀死以后,葛利高里怀着疯狂仇恨和野蛮报复心理,残酷杀害大批红军战士。他由一个叛军连长逐步晋升为师长,在反革命泥坑中越陷越深,以至无力自拔。他酗酒、放荡,内心极端苦闷,几乎到了神经错乱的地步,他的整个精神状态面临着崩溃。

22、《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23、静静的顿河有部分是在乌克兰

24、《静静的顿河》最好的额译本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人译,贾刚校正的版本,译文准确,透彻,很耐读。

25、年春天,反革命叛乱席卷顿河流域,葛利高里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加入叛军队伍,从此踏上反革命犯罪道路。在同红军作战过程中,葛利高里双手沾满革命者的鲜血,他“渐渐地也憎恨起布尔什维克来了”,他把布尔什维克看成“他的生活上的敌人”。但葛利高里在感情上仍然和白匪军格格不入,在察里津战役失败以后,他又“自动地离开了团队”,回到家乡。

26、二、不同阶级立场受到的指责。有人指责肖洛霍夫本人是动摇的农民作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同路人作家;有人认为他是富农意识的传播者;还有人痛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的异己分子。

27、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优秀的文学作品,比较适合12岁以上的孩子看。

28、十月革命的时候,政治上幼稚的葛利高里没有积极站在苏维埃政权一边,而是接受资产阶级自治派的影响,拥护哥萨克脱离俄国而独立,成了一个“在草原上的大风雪里迷了路”的人。不久,葛利高里结识了顿河地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波得捷尔珂夫,经过短短的动摇之后,从前的真理又在他心里占了上风。葛利高里参加红军,担任连长,英勇地同白匪作战。不过,葛利高里不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只是苏维埃政权短暂的同路人,他对残酷的阶级斗争缺乏正确认识,在看到波得捷尔珂夫枪杀白军俘虏之后,他那曾经向往过布尔什维克的心冷掉了,“在顿河建立苏维埃政权斗争的最高潮里离开了自己的队伍”,幻想“逃避开这整个的、沸腾着仇恨的和难以理解的世界”。

29、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争议很多。他在斯大林时期被推崇,却也被很多人批判。有以下原因。

30、主题:从普通人的角度反观大时代里的大变动,从而唱出了一首人道主义的悲歌。在某种意义上,葛利高里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革命的悲剧和历史的悲剧。

静静的顿河 罪与罚 哪个好

31、静静的顿河——这部世界名著,从来没有被批判过吧!这是东西方世界普遍公认的一部传世巨著,得到过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的高度好评。文学巨匠高尔基、鲁迅都对他赞不绝口!所谓的“剽窃”说也早已被有力驳斥,不值一提。人这一辈子,如果不读一部这样的名著,真的是枉度一生。

32、岁以后适合阅读《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顿河》是我目前最喜爱的一部小说。

33、战争与和平和静静的顿河都好看,都是世界名著。

34、先说结论,静静的顿河是在乌克兰静静的顿河是苏联的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作品,主要描写了乌克兰东部顿河流域,尤其是盾河中下游地区的顿河哥萨克的故事,顿河哥萨克在历史上曾经是反抗沙皇暴虐统治的农奴,后代们居住的地方没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