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总是在用经验来证明一切,而问题是无法用经验证明一切。我们偏爱自己的经验,却轻易忽略了他人经验。并非是经验的世界没有“错误”,而是经验为自己屏蔽了“错误”。完全不依赖经验是不可能的,但完全依赖经验就会衍生“错误”。经验只能告知这样的“旧的经验”,无法告知未曾经验的“新的经验”。经验催产着知识,知识助长着经验。

2、形而上学只是让我们知晓为何生活,却并没有告诉过我们如何生活。形而上学所探求的方向并不是“知识”,而是对理解的不可理解的“再理解”过程。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形而上学”,真正的形而上学家总是对各类观点存有质疑。人们不仅在形而上学那里无法得到应有的“知识”,也不可能在形而上学那里获取“无限的智慧”,而仅仅是在编造的答案中重新发现了“无知”。人们并不热衷于虚假的事物却又对“虚假的事物”情有独钟,看似毫无价值的“虚假的事物”源于人们的一种需要,与此同时利用“虚假的事物”又满足了“需要”,也正是这样的“需要”为形而上学与生活搭建起了“智慧桥梁”。

3、我们常常用“美”欺骗“丑”,我们常常用“善”欺骗“恶”,我们常常用“爱”欺骗“恨”。我们是“欺骗”自己的天才,却是“欺骗”他人的庸才。当我们明明在欺骗自己,却并不知道在欺骗自己;当我们极力隐藏欺骗他人的行为,越是如此就越会被他人轻易发现。可以说,欺骗自己是一种“自欺”,欺骗他人也是一种“自欺”,欺骗即“自欺”。“欺骗”是人类第一生存法则,有人的地方就必然有欺骗,欺骗是永恒的“社交工具”。

4、虚无是无所不在的“存在”,存在是限于存在者的“存在”。如果说非存在是存在的“矛盾”,那么虚无就是存在的“对立”。在逻辑上,存在先于虚无而“存在”,虚无也因存在而生成“虚无”;存在存在则虚无存在,存在不存在则虚无不存在。也就是说,在没有存在作为“支撑”的时候,虚无就会跌入“虚无”,而此时又会重新回到“存在”之中。

5、一、形而上学与生活

6、没有“自我”便没有“存在”,没有“自我”便没有“世界”——柏格森说“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洞的自我”。我们无法成为“自我”,我们只能认识“自我”,将“自我”换成“对象”,通过“对象”意识到自己。“自我”不是“我”,也不是“我”的躯体,“自我”存在着,“自我”创造“非我”,并“设定”自己。

7、柏拉“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人们为了个人利益都愿意成为强者;萨义德“知识分子一定要令人尴尬”,还有知识分子?世界会好吗?柏格森说“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洞的自我”,而没有自我便没有世界;维特根斯坦说:思想的本质即逻辑;语默说:哲学运用逻辑澄清概念。(本文作者:语默,号不知先生,诗人、思想者,著《语默文集》。)

8、八、经验

9、五、自我

10、知识分子沦为“奴隶”是必然趋势,世界堕入“庸俗”也是必然趋势。如今,“群体思想”代替了“个体思想”,“秩序”代替了“自由”,知识分子放弃了追寻真理,同时也背叛了历史使命。“知识分子”不再是知识分子,他们顶多算是“知识机器”、社会的一个“公共分子”。那么,什么样的“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呢?首先,他们一定是“独立的、自由的、反抗的”;其次,他们一定是“孤独的、边缘的、痛苦的、不幸的”。萨义德曾这样论述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定要令人尴尬,处于对立,甚至造成不快。”

11、六、欺骗

12、七、利益、个人利益、社会利益

13、因为谦虚所以“骄傲”。骄傲是人类“先天”普遍的品德,谦虚是人类“后天”发明的品德。骄傲的是“内心”,谦虚的是“皮囊”;骄傲是谦虚的“本相”,谦虚是骄傲的“伪装”。唯有真正骄傲的人才懂得“谦虚”,唯有真正骄傲的人才能成为“谦虚的人”;那些毕生为“谦虚”谋划的人并未真正谦虚过,更悲哀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骄傲”为何物。

14、没有信仰的人从不怀疑,漠视真理的人从不怀疑,匆忙选择的人从不怀疑,甘于平庸的人从不怀疑,未曾相信的人从不怀疑。没有怀疑就没有哲学,哲学思考首先必须怀疑。唯有怀疑才是持续的,而相信只能是暂时的。怀疑一切的前提条件是相信一切,唯有相信一切才能怀疑一切。怀疑不能对“正在怀疑”进行怀疑,怀疑只能对“曾经相信”进行怀疑。反过来讲,只有对“怀疑”相信,才能不断怀疑“相信”,我“相信”所以我“怀疑”。

15、人们之所以愿意成为强者,正如柏拉所言“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人是“利益”的忠实奴仆,人愿为“利益”牺牲自己;在“个人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是“投机分子”。人们越是宣扬社会利益至上,往往就越是最大化个人利益;人们毕生都在谴责他人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往往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被他人侵占的缘故。唯有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个人利益”,才能明白社会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幌子”;也可以理解为全部的“个人利益”,最终汇总而成的“社会利益”,从本质上讲依然是“个人利益”。进一步讲,个人利益始终高于社会利益,唯有顾及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才算是“社会利益”。

16、二、怀疑与相信

17、十、还有知识分子吗?

18、三、虚无与存在

19、四、逻辑、语言、思想

20、哲学不仅创造“新概念”,更为重要的是用“逻辑”澄清概念。“逻辑”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无法生成真理。“逻辑”离不开数学,语言不能没有“逻辑”。逻辑是语言的内在形式,凡是可以思想的世界,都一定是符合逻辑的。越是表面不符合逻辑的,往往越是最符合逻辑的;现实生活以“非逻辑”运用逻辑,恰恰是“最高层次”的逻辑。维特根斯坦认为“思想的本质,即逻辑,表现着一种秩序……先于一切经验,贯穿一切经验。”

21、九、骄傲与谦虚

22、本文版权归语默(号不知先生,字以少,诗人、思想者,著《语默文集》,代表作《世界就在这里》<共三卷>、《思想末世论》、《道德黑洞》)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