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然有教无类,那么学生的层次肯定有诸多差异,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一个人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3、有教无类

4、面对学生,也是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

5、《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有朋自远方来,天下同一声。植树造林,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费孝通

8、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培养那些知行合一的人,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人。

9、人品永远大于能力。

1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宋·陆游

11、"一棵树长成需要很长时间,更需要一种细心和耐心。我们也需要它们的帮助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李大钊

12、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它通过思想的根苗吸取营养,受益于自身记忆中凋落的种种印象,并且透过数以千万计光亮的枝丫,在通往充满隐秘启示的道路上不断地分叉,向上,向上⋯⋯——威廉·吉布森/布鲁斯·斯特林《差分机》

14、人品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15、子曰:“有教无类。”

16、孔子认为: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激励他勇敢去做;

1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18、"植树造林,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是一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行为。"——邓稼先

19、一个人想要为师,必然要树起老师的榜样。

20、"一片绿树能抵御污染声震,一株绿叶能消停繁杂嘈杂,植树造林,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21、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说教。

22、所以只要肯用心教育,那么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

23、学习不仅要思考,还要懂得应用,只有学会了应用实践,一个人才算是真正明白真正懂得。

24、学习和教学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足够的能力诲人不倦。

25、冉有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26、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放弃大富大贵的想法,淡泊名利,授业传道。

27、每个人其实出生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所以才变得不同。

28、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该去做。”

29、德育为先

30、一个孩子孝顺仁厚,诚恳诚信,爱护别人,做到这些才能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31、言传身教

32、不许学生沉溺游戏,自己首先不能带头打游戏。

33、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4、好的老师,都懂得教学相长,好的老师一般都是饱学之士。

35、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6、孔子没办法,只能去回礼,却特意挑了一个他不在家的日子,避开和阳虎的交往。

37、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8、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39、"岁寒知松柏,悦乐见桃李。"——岑参

40、一个人只有不甚在意外在的浮华,才能专注内心的安宁。

41、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42、"胜者不争,争者不胜。植树造林,向人间传递爱的力量。"——廖德银

43、春秋时期阳虎弄权,孔子对这个人很不感冒。

44、《论语》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5、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46、要求学生多读书,自己必然先要多读书。

47、颜回对饮食起居不甚在意,每天学习耕作乐在其中。

48、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让孩子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4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0、"人世间的任何巨大利益都往往是从极小利益开始的,而治理荒山荒地,补上土地的,竟可能是人类中最有价值的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

51、好的老师都懂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5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53、修己慎独

54、现在很多偏科的孩子,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因材施教”的程度还不够。

55、一个人交往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56、"不植树,未来无果。"——苏霍姆林斯基

57、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听到了就去做呢?”

58、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

59、如果不能融会贯通,那么就比较难了。

6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第三》

61、寓教于乐

62、教学相长

63、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要限制他太过刚勇。

64、举一反三

65、无论贫富、地位、职业、智愚、都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

66、因材施教

67、只是知道却不行动,那么就等于不知道。

68、有学识的人不如喜欢求学的人,求学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69、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7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1、所以真正的教育要注意时机和方法,不能一味“填鸭式”“满堂灌”。

72、学以致用

73、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74、一个人能力再强,人品不好也是没用的。

75、教育不是一个谋利的行业,教师也不是一个可以大富大贵的职业。

76、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7、真正好学的人,不会在意饮食起居,而是努力做事,谨慎说话,有错误就尽快改正。

78、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79、一个学生努力钻研,陷入困境的时候,老师再出手帮他,才能事半功倍。

80、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81、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资质,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82、君子修省,不和品行不佳的人一起共事。

83、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84、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坚持一万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85、孔子一生不曾停下学习的脚步,三次拜访老子请教,反复研读《易经》,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破了很多次。

86、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87、释义: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88、在这座城市的正中,有一件东西在成形,那是一棵催化着自己,演化着自身的演算之树,几乎像是一个生命体。

89、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0、释义: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91、一个人学习并且实践,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92、老师为人师表,往往有更多的道德要求。

93、孔子自己周游列国,曾被敌人围困。

94、教育不是买菜,要挑挑拣拣,而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蒙。

95、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9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白

97、要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授人以渔,才能举一反三。

98、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本分,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

99、不管你是谁,只要有干肉拜师,我都会收他做弟子,努力教诲他。

100、乱军之中,几乎饿死,孔子却也不远改变他的志向。

101、《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02、但是阳虎却屡次来拜访孔子,甚至有一次扔下礼物就跑了。

103、释义:(做)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庄稼;(做)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栽植树木;(做)一生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培养选拔人才。

104、安贫乐道

105、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出自《增广贤文·上集》

106、《三字经》里讲:“性相近,习相远。”

107、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坚守正道,才能火尽薪传,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和文明传承下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