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中的战争诗

1、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环胁驱,阴靷鋈...

2、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歌战争诗。

3、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写的'《燕歌行》

4、《击鼓》诗经·先秦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写的《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6、《诗经》中宴飨诗代表作有:《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为燕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

7、《何草不黄》诗经·先秦

8、《小戎》诗经·先秦

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写的《长恨歌》

1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写的《绮怀诗二首其一》

11、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汪元量写的《望江南·幽州九日》

12、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写的《惜余春·急雨收春》

13、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蜀妓写的《鹊桥仙·说盟说誓》

14、礼最初只是氏族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些行为习惯和规范。

15、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写的《西宫秋怨》

1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写的《留别妻》

18、此句的原文为:

19、二、以奴隶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奴隶主贵族阶级根据这种制度调节其内部关系,维护内部团结,并根据宗族的亲疏关系进行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

20、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写的《更漏子·柳丝长》

21、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写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22、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写的《征妇怨》

23、《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24、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写的《近试上张籍水部》

25、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写的《春思》

2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写的《夜雨寄北》

27、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2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写的《摊破浣溪沙》

29、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30、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诗经 中的战争诗

3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写的《玉楼春·春景》

33、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34、《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

35、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写的《怨情》

3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写的《竹枝词》

3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写的《台湾竹枝词》

3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写的《摸鱼》

39、这说明最初事神的节仪和规范是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0、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写的《早春寄王汉阳》

41、这就是所谓的“周礼”。

42、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43、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44、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

45、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写的《杨柳枝》

46、奴隶制的国家产生以后,奴隶主贵族在统治国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政治经验。

47、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写的《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48、《清人》诗经·先秦

49、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50、[先秦]

51、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在《诗经》中大概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诗经》中一般被称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唐风·鸨羽》),“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小雅·北山》)。  参加战争和徭役,是周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由于周人重农尊亲,所以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与征夫苦语。  1.有些战争徭役诗,是对战争的正面歌颂,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气势磅礴,铺陈扬厉,写出军威严整,声势浩盛,表现出强列的自豪感和乐观情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也是表现对敌人侵犯的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保家卫国、守土抗战、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诗经》中这类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思想的体现。  2.由于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问到的农业生活环境,所以有些战争徭役诗是对战争的沉痛反思,思想深刻,笔力精邃,写出战后萧索破败,田园荒芜,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中的《采薇》、豳风中的《东山》《破斧》等。  《小雅·采薇》是出征北方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少数民族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  《豳风·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诗中作者现象妻子怀念自己,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的表现手法对后世创作有极大影响,为杜甫《月夜》所祖。(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战争徭役诗除了上面所说的有厌战思乡之情,还有少数激愤昂扬之作之外,《诗经》中多数战争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不义战争的愤慨厌倦。这些诗写出战争徭役致使田园荒芜,人民不得安居乐业、奉养父母,怨恨之至而呼天抢地,无论是大夫为天子、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们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和极端厌战,揭示出繁重徭役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苦难,如《唐风•鸨羽》、《小雅•黄鸟》等。  4.在重视群体疾苦,表现治乱兴废的同时,战争徭役诗也不乏关注个体感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更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出现了反映怨妇闺愁和征夫乡绪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因为注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心灵碰撞,展示了战争徭役给人类个体所带来的内心创伤和心理承受,所以更好地把复杂细腻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后人读起这些作品时,对于作者久戍不归、久战不休的深深厌倦,对作者自身遭际的无限哀伤,前途未卜的高度担忧,对作者既痛恨敌人又思乡自伤的矛盾心理,对作者归家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幸福憧憬,都会有更为深入而细致的体会和认识。  如《卫风•伯兮》,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戍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其第二章写: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的写出了思妇内心的哀痛  《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和对丈夫的惦念。牵肠挂肚的寄语,难以割舍的遥思,寓于字里行间。黄昏时分,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这种怨妇闺愁,念夫怀远的情感,在后世诗歌中也多有反映;而这种缘物生情,触景思夫的艺术手法也深入到后人的审美思维,影响到后世诗歌的表现方式,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奠基的意义。很多诗歌的创作手法,选取视角,反映题材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根基和源头。而《诗经》的战争徭役诗有着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无论是颂记战功,叙写军威,还是表达征夫厌战,思妇闺怨,在后代诗歌史上都不乏回响。

52、西周初年,处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奴隶主贵族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节仪、行为习惯和规范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制度化、条理化,成为维护奴隶制的重要制度和思想准则。

53、所谓礼乐文化是萌芽于原始社会,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至西周而成熟的一种系统性的文化形态,它包括建立在奴隶制等级制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和文化价值系统(包括伦理道德、艺术、行为方式)这样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其核心则是礼乐,尤其是礼。

54、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55、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56、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57、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写的《伊州歌》

58、这些情感一方面使得《诗经》徭役诗在整体上具有哀伤沉痛的特征,具有比较强的批判色彩;另一方面这些世俗生活的悲剧情感也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人力量。

59、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朱彝尊写的《忆少年·飞花时节》

60、《出车》诗经·先秦

诗经 中的战争诗

6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写的《淮上渔者》

62、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63、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写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6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写的《无题》

6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写的《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66、《渐渐之石》诗经·先秦

67、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写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68、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写的《闺怨》

69、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写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70、《六月》诗经·先秦

71、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写的《马嵬》

72、一、奴隶制度的等级制和分封世袭制度。

73、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写的《芳心苦·杨柳回塘》

7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写的《卜算子》

75、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76、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写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77、据王国维解释:“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

78、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写的《江陵愁望寄子安》

79、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写的《宫词》

80、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写的《三五七言》

81、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写的《明月上高楼》

82、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写的《贺新郎·夏景》

83、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写的《室思》

84、“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8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写的《凤求凰.琴歌》

86、徭役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违背了人伦常情,破坏了农业生产,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如《鸨羽》中行役者对无人赡养的父母的牵挂、对迫使自己远离家乡的怨恨;《君子于役》中家乡的妻子对外出服役、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思念。二是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征夫对自己“独为匪民”的怨愤。

87、(《观堂集林卷六·释礼》)

88、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写的《长恨歌》

89、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

90、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驷介镳镳...

诗经 中的战争诗

91、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92、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93、三、体现上述两种制度的各种节仪和行为规范,如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通过这些节文以明“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史记·礼书》),可以看出,礼的节文范围很广,社会和个人中的一切无不囊括。

9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95、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96、宴饮与礼乐之间的特殊关系从本质上决定了宴饮诗的性质及其与礼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也决定了宴饮诗比起《诗经》中的婚礼诗、丧礼诗和风俗诗等,更能全面而突出地反映出礼乐文化精神风貌。

9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

98、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99、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写的《蝶恋花》

100、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端低下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的极端狭隘,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使得原始宗教得以产生并成为主宰人们内心世界的唯一的精神力量,因而宗教祭祀中的种种节仪和习惯对于礼的形成也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说文》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行礼之器。”

101、《君子于役》诗经·先秦

10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03、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写的《遣悲怀三首·其三》

104、《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诗经》中反映徭役的诗很多,这些诗的内容纷繁复杂,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共同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

10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写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06、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107、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写的《相思曲》

10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写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09、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