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故事

1、也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平静的淡定,刘备即便三顾茅庐也要请他出来。

2、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洛阳长句》

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4、陶弘景,山中宰相

5、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

6、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7、明嘉靖年间,徐阶与孙承恩同为尚书,他们住得也很近。徐阶家里宾客很多,应按不暇,而孙恩一向不爱交游,退朝回家就闭门不出。一天,孙承恩身穿布衣,一面晒太阳,一面读书。家中仆人在劳窃窃私语:“都是尚书,他家车马盈门,我家相公门上鬼都不来,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孙承思听了这话,把仆人叫过去,对他们说:“你们想到哪里,就去哪里好了。留下我一个人,让鬼背去算了。”

8、孔子的意思是:时代、国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来为国家、天下做事;如时代、国家不需要我,就退隐,自己藏起来。藏在哪里呢,或隐藏到山林中去,或是“万人如海一身藏”,默默无闻地过着隐逸生活。

9、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住的人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赞美陋室抒写作者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10、莱特兄弟,即维尔伯.莱特(WilburWright,1867―1912)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Wright,1871―1948)是美国发明家。1903年他们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

11、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做了一番大业,但他生活简朴。他倾全力去做事,未曾经营家业,更不图个人享受。死后他内无遗帛,外无赢财。他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风。(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著《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12、他的另外一位好友元稹知他爱茶,特写了一收宝塔诗相赠。晚年的白居易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并开始以茶悟人生,洗涤热衷功名利禄的熏心,终博名“白乐天”,世称别茶人。

13、三月细雨霏霏,纤细如丝却悄然浸透大地;裂谷细流涓涓,宽不过手掌却悄然汇聚成江河;蒲公英白羽成团,细绒微小却悄然遍布世界。孔子没有选择高官厚禄所带来的诱惑,而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孔子的光辉照耀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将其熔铸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子的心中,他的淡泊名利值得后人学习。富贵如浮云,淡泊名利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14、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快活》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

17、在中国文人墨客都爱茶,茶里有智慧、有文泉、有思涌。读过《长恨歌》、《琵琶行》的人都会吟上几句,答谢好友李宣写的一首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因缘我是别茶人”,表现茶人是位善于鉴茶识水的“别茶人”。

18、淡泊名利的名人很多,如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等科学家,邓稼先为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宁愿隐姓埋名,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成功的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淡泊名利是人们追求安宁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境界,其中最代表性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21、“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人不追分享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2、莱特兄弟

23、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

24、石曼卿眼里含泪满面羞愧地说:“两个女儿已经找了婆家,奈何没有嫁妆无法出门”。范纯仁爽快地说:“石先生不必忧虑,只需将船只卖掉,嫁妆也就有了”。石曼卿连连道谢,范纯仁则两手空空回了家。范家兄弟的善行,一直为百姓们所推崇。

25、在当今社会,名利是人们追求的一种重要目标,但有时会让人心力憔悴,因此淡泊名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能够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和自由。

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7、吕氏春秋:“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28、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29、介之推功不言禄。介之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介之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

30、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官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故事

31、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32、李白下馆子

33、相传在尧帝时期有一个贤者,名叫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族人崇敬。尧帝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而他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严词拒绝了尧帝,并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后来,他在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他把自己淡泊名利之志寄托于琴,作了琴曲《遁世操》。

34、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35、居里夫人

36、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

37、而现代人们都羡慕诸葛亮的心态,甚至欣赏他那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38、居里夫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39、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40、居里夫妇为了怕人打扰不添置家具;

41、(《论语·为政》)

42、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4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44、从孔子的淡泊名利中品位人生

45、为了像诸葛亮般宁静,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人借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激励并时刻警惕自己——要懂得看淡一切。

46、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47、孔子十分淡泊名利,常说:“不患人之不知己,而患不知人。”他不会因为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学问与品德好,而抑郁寡欢。反而认为应该担心的是不认识别人的长处。

48、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庄子在濮水钓鱼,淡然拒绝楚王“以国事相累”的诱惑,是淡泊名利;陶渊明毅然舍弃彭泽县令的官位,回归田园生活,是淡泊名利;钱钟书埋头治学,多次拒绝媒体的采访,是淡泊名利。但我认为淡泊名利的最高境界不是清静无为,清心寡欲,而是谋天下之力却不居功,能够激流勇退,不留恋功名利禄。华盛顿历经千辛万苦,为赢得美国的自由立下汗马功劳,却谢绝了黄袍加身的建议,回到自己的田园过起了平静的生活。他以一己之力,奠定了美国的民主基础。却不居功自傲,其人格之高尚伟大,可与日月争辉!

49、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50、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李白的将进酒有一部分都是得)

52、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53、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赠村公》

54、在重耳得到秦缪公相助,得以返国时,与介子推一起追随重耳19年的咎犯担心先前出奔在外,多有犯冒犯重耳之处而假意请辞。介子推认为晋君历尽艰险,重返王座,乃上天相助。咎犯身为臣子,携功要君,惺惺作假,早有归隐之意的介子推耻与其为伍,于是借此机会归隐乡间。晋文公登基后,按功绩对臣子一一封赏,却唯独漏赏了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有人为介子推的遭遇抱不平,将一首诗挂在宫门口: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见后,派人召介子推,得知介子推已携老母隐入绵山,于是将绵山之地封与介子推,并改名“介山”。

55、庄子放弃楚王的高官厚禄,追求人格独立,淡泊名利。

5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正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孔子这一生的真实写照。孔子放弃官场中的荣华富贵,奔走于列国之间14年,颠沛流离,箪食瓢饮,只为了心中那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仰而拼搏,他摒弃功名利禄,他那份拼搏的精神也经过时间的淘洗变得更加熠熠生辉。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

57、范仲淹淡泊名利轻财重义,子女们也深受影响。范仲淹任开封知府时,曾派次子范纯仁将一船五百斛的麦子运往姑苏。

58、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

59、陶渊明(公元365-427年),著名诗人。陶渊明虽然很有才华,但是确实为了养家糊口也奔波过,他曾在彭泽县当县令。有一年郡守派一个督邮下来视察,督邮就是帮郡守跑腿的,但是视察结果是好是坏也是督邮嘴里说出来的,这个督邮很傲慢,到了旅舍就要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这个人平时最不喜这种接机发号施令,小人得志之人,但是也得硬着头皮见,随机起身出门。谁知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参见督邮要穿官服,补可失去体统,不然没用好果子吃。陶渊明听后忍无可忍,并说到“我不能为五斗米像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留下官印和辞职信,愤然离去。

60、他们都学会了拒绝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故事

61、孔子淡泊名利,自甘清贫,自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6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都相对田园诗中几乎都是吧,不为五斗米折腰)

63、范仲淹为政清廉,世称范文正公,而他的言传身教,也为子女们营造了良好的家风,从而有口皆碑代代相传,为后世人所敬仰。

64、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65、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6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67、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

68、颜回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

69、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0、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1、孔子教人以仁义礼信,他自己则始终以礼义自守。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2、大师倒茶开导困于苦恼的和尚;

73、钱钟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74、淡泊以明志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

75、钱钟书甘于寂寞,终生淡泊名利。美国人高薪聘请、中央电视台采访都拒绝。

76、历史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陶渊明、贾岛、郑板桥、李叔同。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诗人。《饮酒》这首诗已成为其隐士心态的代表作。贾岛:作诗认真刻苦,僧敲还是僧推已传为美谈,后出家做了和尚。郑板桥:诗人、画家,擅长画兰、竹。

77、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7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

79、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80、介之推,出自《左传》中的《晋公子重耳之亡》重耳继位后犒赏诸臣,别人都急着表彰自己的功劳,而介之推从不言功劳。

81、他帮助刘备经过无数次战争后淡然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2、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83、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二》,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84、钱钟书一辈子甘于寂寞,写出《围城》后轰动一时,但他对于名利一概坚辞。

85、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

86、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潜弱年薄官,不洁去之。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是安贫乐道。

8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8、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数载,隐居南阳,怀才于身,静候明主。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89、还有一回是弟弟奥维尔的故事。奥维尔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奥维尔顺手从口袋摸出一条红丝带擦嘴,姐姐看见了问他:“哪来的手帕这么漂亮?”

9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他也是田园诗人,所以这种诗也比较多)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故事

91、苏轼:“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92、西汉时期《淮南子·主术训》书:有“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2、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也是这样的意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上古人所论都是淡泊名利的意思。

9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94、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官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95、梅花的淡泊也让不少的文人雅士喜欢在风雪中欣赏梅花的傲骨。她拥有着一缕清香,一份白,还有那份坚韧的品性。她不去姹紫嫣红的花园中与百花争春;不去夏日的池塘里与映日荷花斗艳。她选择在寒冷的冬日伴随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悄然绽放,默默地给白雪沾染上一缕清香,默默地展现她的高洁品性,让我们明白,最默默无闻的,往往却是最成功的。

96、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京城寓怀》

97、在丹阳停留时,范纯仁偶遇文学家石曼卿,当时石曼卿家中连遭不幸,几位亲人相继离世,他想安葬亲人之后再回乡,因为没有盘缠而寸步难行。范纯仁不加思索地将整船麦子送给了石曼卿,但石曼卿还是愁眉紧锁,范纯仁就问:“石先生若还有为难之事,不妨说来”。

98、孔子还说,这样的情形,只有我和你颜回两人可以做到。因为颜回在孔门是道德修养最好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三千弟子,相形之下,就逊色多了。

99、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不为五斗米折腰。

100、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

101、以上都是表现淡泊名利的诗句。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