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原文

1、年,辜鸿铭在北京出版了《中国人的精神》(SpiritofChinesePeople)一书,汉语题名“春秋大义”。不久即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一时轰动东西洋,在德国甚至掀起了持续十几年的“辜鸿铭热”。《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系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论文结集而成。面对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和对中国文化的歧视,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deep,broadandsimple)”,此外还有“灵敏(delicacy)”。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gentle,温文尔雅),“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2、以下是部分辜鸿铭在北大演讲的原文内容:

3、风气所及,中国历史上出色的武术家往往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文学家,而以文学著名的士人往往也是武术“练家子”,或者对武术有浓厚的兴趣。

4、辫子有什么好笑的呀?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一条斩不断的根,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你们愿不愿意听,只要你们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要依附于这条辫子,只不过我们不同的是,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5、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精神?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恒久的道德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是:和谐和仁爱。

6、同学们,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中国人的精神,这个题目我给洋人讲了好多次,但是,我给他们讲课,每人要收两块大洋的门票,而且我坚决不给他们插话和提问题的机会。当然今天不同了,我是在北大的课堂上,给我自己的学生讲课,这既是我的讲演,也是我们之间的交流,你们可以随时打断我,你们可以提任何的问题,我一定给予你们满意的答复。

7、中国人是有着孩童般的精神和成熟头脑的人。

8、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好,下面,开始我的讲课。

9、人的人格理想,文人以武学为好,武人以儒侠为尊。古代一般有钱人家的孩子除了要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以外,还有专门的武术老师教授传统武术。

10、推崇国学

11、中国人过着一种情感或者人性友爱的生活,一种灵魂的生活,以至于可能优势过分地忽视了这个由身体和灵魂构成的世界上的人维持其感观灵敏性。

12、好,我现在就来回答你们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的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什么是温良啊?郭心刚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郭心刚答:“回先生话,学生以为,温良就是温顺和懦弱。温良是一种不好的精神,而恰恰体现了中国人体制上和道德上的一种缺陷。”NO——no,no,错,错,错,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有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这就是与洋人不同的地方。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是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13、在中国古代,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一个彻底领悟了“天人合一”大道的君子,他一方面具有完美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能够令人对其“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而另一方面他还是个非常有才华的懂得生命的自由意义的人。

14、何为中国人的精神?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比如说美国人,他们纯朴、博大,但是他们不深沉;英国人,纯朴、深沉,但是不够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但是没有纯朴。我听过一些外国朋友跟我讲,他们在中国居住得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

15、儒家的本质爱,是责任感和荣誉感。

16、这种文武交融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17、和谐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意味着一种伟大的、集体的智慧,一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四海皆准的真理。中国人的和谐观是建立在一种非常独特的宗教、哲学和道德的基础之上的。

18、辜鸿铭的学问是先西后中、由西而中,辜鸿铭的装束也是先西后中、由西而中。回国之后,乃至当幕僚期间都是西装革履,后来便是长袍马褂,头顶瓜皮小帽,足蹬双梁布鞋,脑后拖着一条黄毛小辫,而且进入民国之后,他也衣冠不异昔时。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描写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尤其妙的是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同课堂上的主人正好是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车夫队中一个特殊的人物。

19、辜鸿铭一生事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于翻译事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他勤于写作。辜氏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并通过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

20、春秋大义

21、在中国古代,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一个彻底领悟了“天人合一”大道的君子,他一方面具有完美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能够令人对其“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而另一方面他还是个非常有才华的懂得生命的自由意义的人

22、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23、精通西学的辜鸿铭,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比较,就此产生了一个持守终生的定见。他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卖力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

24、你可以这样理解。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我就来解开这个秘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我辜鸿铭将终身致力于弘扬与传播这种伟大的精神,虽九死而无悔。

25、中国男人和女人为什么会具有上述精神特征?辜鸿铭认为,这是中国的“良民宗教”长期教化的结果。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其“精华”是义与礼,“特别是礼,更为中国文明的精髓”。辜鸿铭比较了中国与欧洲宗教教义之不同:“欧洲宗教要人们‘做一个好人’,中国的宗教则要人们‘做一个识礼的好人’;基督教叫人‘爱人’,孔子则叫人‘爱之以礼’。”他自然而然地联系到当时欧洲陷于“一战”炮火的残酷现实,指出这场战争的道德根源正在于不讲礼义而崇信强权。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并为战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钥匙”。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所标举的“春秋大义”之所在。

26、台下同学问:“辜教授,您的意思是,中国人用心,外国人用脑是吗?”

27、从心路的历程出发,潘知常说:“在中国,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一个对人生持有明慧悟性的达观放浪的人,是一个爱好人生但又并不占有的持旁观、漠然态度的人,是一个白日生活中充满梦想、但在晚上做梦时又睁着一只眼的人,是一个无所谓痛彻的醒悟、无所谓过度的奢望、无所谓虚幻的憧憬、无所谓悲惧的失望的人,是一个放荡不羁、乐天知命、宽宏仁爱、幽默洞达的人。

28、一句话,这是个深谙中庸之道的正直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有如“和”这种乐器。“和”,相传是上古时代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能够协调世间的一切声音。曾国藩就曾教育自己的儿子说:求功名富贵,半由人事半由天命,而努力学做一个圣人,则完全靠自己的努力。

29、总的说起来,这是一个拥有敏慧的极高天份的人,他把宇宙、社会、个体生命视为一体性,对命运抱有“无可而不可”的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这是一个胸襟博大的坦荡君子,能够把对人类的责任和个人对自由的追求统一起来,并对历史和生命拥有洞察一切的能力。这是一个对万事万物持有审美态度的中庸的欣赏者。

30、“真正的中国人”的温良,在“真正的中国妇女”或“理想妇女”身上得到了尤为充分、完满的体现。中国男人的“温文尔雅”,在中国妇女那儿变成了“神圣的、奇特的温柔”。辜鸿铭承认,在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妇女身上也存在着这种温柔,比如基督教的圣母马利亚,但是与中国的观音菩萨相比,中国的理想女性要在“轻松快活而又殷勤有礼”方面更胜一筹。他认为《诗经》中的《关雎》一诗描绘出了中国理想女性的三个本质特征,即“悠闲恬静之爱,羞涩或腼腆以及‘debonair’一词所表达的那种无法言状的优雅和妩媚,最后是纯洁或贞洁”。谈及中国女性,中国人纳妾的问题自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辜鸿铭将这种现象的“合理存在”归因于中国妇女的“无我教”,或曰“淑女或贤妻之道”:“正是中国妇女的那种无私无我,使得纳妾在中国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这显然是一种狡辩,不过这种狡辩也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中国妇女幽美而贤淑的理想形象。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原文

31、作为翻译家,辜鸿铭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等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柯伯的《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32、学贯中西

33、辜鸿铭推崇儒家学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能言善辩,处处体现着他的机智与幽默。“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课,不能发挥他的正统思想,他就随时随地要找机会发泄”。有一次,他在椿树胡同的家中宴请欧美友人,局促而简陋的小院已够寒酸,照明用的还是煤油灯,昏暗而又烟气呛鼻,而且,这帮欧美友人也不清楚“晋安寄庐”的真实含义。于是,就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知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工夫。”辜鸿铭的一番高论,还真把他的欧美友人给唬住了。

34、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35、诸位同学,我知道你们笑什么——笑我头上这根辫子,你们看!

36、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经典原句是:

37、古老的中国式人性,最打动人的一点是,真正的中国从不野蛮、不残忍、也不凶恶,没有任何刺激你的东西,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则“温顺”。

38、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39、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40、电影是建伟业,。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全片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片中,老戏骨刘佩琦扮演有“清末怪杰”之称的文化学者辜鸿铭,这位才华横溢、狂傲清高的文人在刘佩琦的演绎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41、辜鸿铭精通英、德、法等近十国文字,尤其擅长英文写作,被孙中山、林语堂推为中国第一。

42、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也许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也许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谬,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

43、总而言之,是一个永远置身于审美境界之中从不旁逸斜出的人。他们并不占有,却不会忘记欣赏,他们并不创造,却十分善于发现。人生的每一瞬间,他们都不难从中寻觅到耐人寻味的美”。

44、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人格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所忠诚的国家和信仰服务。

45、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46、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为什么,与欧洲人相比,我们中国人有惊人的记忆力。因为我们中国人过着是一种心灵生活,心灵,用同情心和心灵的力量来记事,要强于用头脑来记事,后者枯燥无味。我再举个例子,中国人比外国人有礼貌,这是在全世界都公认的。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情绪。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懂得自己的感情,他们会将心比心,以己以人,显示出体谅和照顾的特征。当然日本人也讲究礼貌,我个人认为,他们的礼貌是一种没有芬芳的花儿,我们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名贵的、散发着芬芳的香水儿。

47、《建伟业》电影:当所有人都嫌弃传统文化的时候,只有辜鸿铭站了出来。辜鸿铭舌战群雄,李大钊畅谈马克思主义!

48、辜鸿铭学贯中西。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不但要售票,而且票价要高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为一元二角,而辜鸿铭的讲演票则开价两元,却还很叫座。足见他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49、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50、历史的发展证明,辜鸿铭的“春秋大义”并没有产生“乱臣贼子惧”的实际效果,他对中国“良民宗教”的普世功用显然是过于自信了。不过,在“一战”前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由于人们身受战争苦难,对于自身文明的价值普遍感到失望乃至绝望,而对和平安宁的东方产生了某种朦胧的欣羡,辜鸿铭其人其书就成了他们心目中“希望的使者”。不仅大学里有人组织“辜鸿铭研究会”,成立“辜鸿铭俱乐部”,他的名字还广泛流传于普通民众之口。在这股“辜鸿铭热”的推动下,欧洲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了解有所加深,辜鸿铭笔下遵奉良民宗教、社会有条不紊的中国与温文尔雅的中国男人、幽美贤淑的中国女人的形象也广为人们所熟知,乃至成为身陷战乱之中的欧洲人心向往之的一个乌托邦。真实与否姑且不论,辜鸿铭所阐发的“中国人的精神”和他以中救西的“春秋大义”,在中国人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历程中,无疑写下了独特而醒目的一笔。

51、《辜鸿铭舌战群儒》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中国电影,由陈凯歌执导,刘烨、张涵予、范伟等人主演。该电影讲述了辜鸿铭在清朝末年,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与一群文化名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终成功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的故事。

52、这就是辜鸿铭北大演讲的原文。

53、女士们,先生们,诸位女士们,特别是诸位先生们,我希望能够获得你们的10秒钟的注意力,让我来谈一下中国人的精神。

54、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对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学技术当然是没有兴趣的。辜鸿铭以此回应和解释西方人关于中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套话:“中国人缺乏精确性”。他形象地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精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在辜鸿铭看来,不屑于精确的中国人,其“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这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永葆青春的秘密”。他引用“最具中国味道的英国诗人华滋华斯”的长诗《丁登寺》,展现出中国人心灵与理智完美结合而产生的那种“安详恬静、如沐天恩的心境”。正是这种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赋予了中国人那种“难以言状的温良”。

55、辜鸿铭老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四大特征是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他拿毛笔来比喻中国人的精神颇为精彩独到。是的,用毛笔书写和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不容易精确,但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得心应手,作出精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56、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57、《觉醒年代》电视剧第11集,辜鸿铭在北大的演讲《中国人的精神》,句句经典,入木三分,直击人心。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